古往今来,漆艺匠师心手相依的造物精髓已浸润为大漆的幻化之美。在漆器诸多流光溢彩的技艺中亦有万华光中一点红——剔红技艺。
剔红,是大漆工艺中雕漆的代表。黄成在《髹饰录》中有云:“剔红,即雕红漆也”。在胎体上髹饰百余遍朱漆,大漆累计到一定厚度时开始镂雕,此时匠人便开始了炫技,将静态的大漆佐以妙手并髹涂封存,世间百态就以永恒的方式成为器物之灵。
剔红技艺源于风华绝代的唐朝,除剔红之外,剔彩与剔犀也是百般魅力。也就是在唐朝,繁复精密的髹漆与雕镂才成为磅礴大气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木制或铜制胎体的厚重之上幻化出大漆被雕琢之后灵动,在变与不变之间留存的是闪光的大漆从雍容的盛唐穿越时光的长河,流转到静雅的宋、骁勇的元、繁丽的明和矜贵的清。
清 剔黑牡丹纹圆盒 图源: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
明代的剔红技艺由于漆艺作坊果园厂的设立而变得十分规范,在宋元朴实浑厚的风格之上开始变得精致华丽;个中风貌可以在明宣德时期的剔红漆器中品味一番。
明末清初战乱的影响使工艺制造活动萎靡不振,直至清朝匠籍制度被废除后手工业的发展如久逢甘露般蓬勃发展。此时剔红依然是宫廷漆艺的扛鼎技艺,逐渐成为宫廷文化的象征。清末社会运转的重置与航海贸易的影响,剔红技艺亦走下台阶,以其绝代风姿浸润华夏大地的漫长文明,进入民间蓬勃发展。
当前,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语境下,漆艺开始脱离实用功能而转向纯粹的艺术表现。剔红技艺所承载的工艺精神反而因变化而显得更加绚烂,传统工艺的生命力也愈发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