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北辰:关于雕塑工具的分析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当谈及木雕、石雕等普遍具有较强手工特性的雕塑作品时,往往多是聚焦在雕塑家所完成的作品,却少人去关注雕塑家使用的工具。然而工具其实却是一个严谨的创作过程中至为关键的要素之一,因此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谈一谈自己对雕塑工具的若干浅见。
一、工具是人与材料之间的连结
就一般人来说,工具只是人所使用的器物而已。但是对雕塑家而言,工具更应该是人与材料的连结。在面对材料的当下,如果不通过相应的工具,雕塑家是无法与材料进行任何的介入与对话的。在单凭双手的情况下,就算是泥塑也难以去深入表现更多的细节,更遑论以徒手去面对木头、石头、金属等硬材料的成形与制作。
有时候,我们还可能因为先获得或拥有了工具才开始对材料产生创作的念想。例如某人因为意外或终于拥有了一把雕刻刀,便开始想雕凿一块其实早就存在已久的木头。而在拥有这把雕刻刀以前,却从来都没有想要去雕凿它的冲动或渴望。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工具已不仅是作为人与材料的连结,甚至可以是驱动人意图创作的触媒。
二、创作应保持对工具的开放性
我个人以为,如果对艺术创作要保持相当的开放性,那么同时也要对创作艺术所需要的工具保持相应的开放性,毕竟使用工具与思考艺术所需要的是相同的脑袋。创作者对工具的包容性越大、越灵活,其能够用来创造艺术的技法就越丰富、表现也越多元,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一个做创作的人对于工具的认知与使用都没有习惯跳出框架,那么恐怕也没有办法让他的艺术能够有超脱思维的表现,或者突破难点的可能。
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我的写实木雕古籍,书页的部分其实是以外科手术刀片所“割”出来的。(图5)手术刀片当然不属于传统木雕工具的范畴,但是我将它跨界使用,就能够突破普通雕刻刀所能够刻画的极限,获得意想不到或者超越预期的效果。
三、工具可引领或改变人的能力
我于西班牙就读博士班时修习了一门浮雕课,指导我们的是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荣誉教授。他曾经是贾克梅第的高徒,在西班牙雕塑界的名气很大。他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我们把工具箱里的泥塑工具让他过目检查。老教授很快就发现我们每个人的工具基本上都是从美术材料店里所购买的,便严厉的训斥我们:“你们都已经是博士班的学生了,居然大家的泥塑工具都还是买现成的。用买的工具肯定全都是一样的,怎么可能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雕塑呢?”隔周他带来一大把他自己亲手制作的泥塑工具给我们看,并示范了这些造型奇特的各式工具的妙用。我征得他的允许后仿制了一批他的工具,有了这批工具,我确实能够轻易地做出许多特有的细节。
后来在另外一堂泥塑课里,我又运用了这批亲自制作的工具来雕塑一个等大的头像。拜工具所赐,我作品中所有的细节都做得妥善到位,只唯独结构感总始终显得不足。虽然经过多次的修改调整仍无法改善,令我十分苦恼。后来任课教授注意到我工作台上那批自制的各式精巧泥塑工具,便从教室的角落随意捡拾了一段废弃的木片,并要求我只许用这个木片来制作修改做头像。由于拿着那个粗糙的木片,我自然什么细节都做不出来,因此只能将作品的表现回归到体、块、面等更结构性的部分。没有一下子的功夫,作品中所欠缺的结构感很快就出来了。一个高明的艺术教师,能敏锐的发现学生的创作问题是在于技巧?工具?还是对艺术的理解。
四、工具可以是民族思维的反映
不同民族对于工具的不同认知造成了不同的需求,连带表现在所发明与制造的工具大不相同。中国的传统价值强调“功夫”,认为功夫的修练比工具的创造更重要,因此武侠小说中总是有最厉害的武功高手能够以树枝击败精钢利刃的虚幻想像。不知道是否因为这样的“功夫文化”所影响,中餐的大厨总是一把菜刀走天下,全凭出神入化的手艺来展现刀工;而西餐主厨的刀具却虽然是琳琅满目,却少见到料理中强调刀工的价值。西方文化倾向于认为工具才是突破技术瓶颈的根本,“练功”所能够解决的困难不但有限,而且缓不济急。因此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想要去提升人的能力,而是去发明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工具。这样的思维,显然更有利于科技的创新与工业的发展。
以我所使用的雕刻刀为例,中式的雕刻刀虽然也有优良的产品,但无论在形制、式样、尺寸、功能的多样性上,与欧洲的雕刻刀实在无法相提并论。因此我的作品多半用中式的雕刻刀来打凿粗胚,再以西式的雕刻刀来完成细节的修饰。虽然不敢说自己的能力是学贯中西;但至少所使用的工具也算是融合中西,截长补短。
五、结语
我认为以工具的角度出发来探讨雕塑创作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也相当有价值的专题。很高兴能借由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点我个人粗浅的经验与心得。如果我们认同艺术创作水平的提升是对所有相关环节进行思考、检讨、研究与改进的教育或学习过程,那么就我个人的观察以为,在传统的雕塑教育与学习惯性中,往往被多数人所意识到的是对造型的研究与技巧的练习,而忽略对材料的探索和工具的拓展。期待我个人以上的一点浅见能够在此抛砖引玉,并略具参考或讨论的价值。
杨北辰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雕塑艺术研究博士、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教授。
原文载于:雕塑在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