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媛媛:非遗策展工作的思考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非遗策展,是什么?非遗策展,实际上是进行人与人的连接,是传承人与民众的一次隔空握手。非遗策展是将传承人的知识、理念和审美,经由链接与转译,传达给民众,让非遗更好的经由时空,从历史面向未来。可以说,非遗策展,本质是挖掘非遗中蕴含的美。这里的美,既是形式美,也是材料美、工艺美、内涵美。
非遗策展,给谁看?非遗展属于谁,或者说非遗展给谁看,我认为是人民。因此策展时,考虑更多的不是有什么,而是人民需要什么。非遗展除了在博览馆、展览馆、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等专业场所进行展示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入人民中去,在公共文化空间、社区公共空间(广场、活动中心、楼宇公共空间,甚⾄餐厅、市场、电梯厅)进行展示,让非遗深入民众生活的时时处处。拓展非遗展示空间,打通非遗的“最后一公里”。
非遗策展人是谁?非遗策展,需要引入专业的非遗策展人。“策展人”一词源于英文“curator”。近20年来,策展人这一职业在中国艺术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同样,非遗展示传播也需要专门人才。非遗策展人,更像一名翻译官,连接非遗与民众,连接传统与当代。作为一名非遗策展人,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必备的策展经验和开阔的视野。除了必备的非遗学术素养外,作为一名非遗策展人,应该具有美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传播学、心理学、材料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知识储备。同时,非遗策展人需要从文化资源挖掘(田野考察)、主题策展、审美提升、整合营销等角度,依托策展人传播学研究、非遗研究、文化产业研究的学术背景,从理论建设到策展实践,全方位的通过审美的角度,让非遗及其相关场景重回人们的美好生活。
非遗展的分类及策展重点
非遗种类繁多、事项多样,在策展时需要依托不同的分类进行。按展览性质分:非遗博览会、非遗展览会;非遗艺术展;非遗跨界(融合)展;非遗艺术商业展;非遗社区展。
非遗博览会、展览会。⼀般情况下,会在展览馆、博览馆举办。策展时,重视全面性、主题性、整体性、思想性,体现展览高度,策展时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社会教育功能、突出非遗产品的产业价值,促进文化消费。
非遗艺术展、非遗跨界展。⼀般情况下,会在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举办,重视审美性、跨界性、实验性、突破性,策展时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审美功能。
非遗艺术商业跨界展。⼀般情况下,会在公共文化空间、商业空间、融合空间举办,重视艺术性、当代性、商业性,策展时兼顾非遗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
按展览时长分:临展;常设展。临展,突出话题性,突出与当下的横向联系;常设展,突出主题性,突出与历史的纵向联系。按主题分:专项特展;综合展。专项展,按照非遗门类或者某种材质进行策展突出共性与个性;综合展,根据策展主题进行策展,突出价值与思考。
非遗策展的创新探索
展示创新。根据非遗项目的分类不同,制定不同的展示方式。充分调动人的五维感官——视、听、嗅、味、触。数字化展示与实物展示或现场展演相结合: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曲艺、传统舞蹈、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场景化展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现场体验或品尝: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
技术创新。进入5G时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VR、AR、全息、投影、3D、智能雷达定位系统、多媒体交互系统……这些技术广泛运用非遗展之中。而为了技术而技术的现象屡见不鲜,技术应该为策展的主题、内容、视觉呈现服务。技术运用,主题先行,技术与艺术不是割裂的,应该是有机融合的整体。技术不是单一使用,而是根据策展意图,通过系统融合组合使用。当然技术的运用不仅仅在策展层面,还应该运用在非遗展的传播过程中。重视展览的线上线下结合,运用5G+VR的技术手段,让民众足不出户,也可以沉浸式地、身临其境地、便捷地感受展览现场。
材料创新。非遗展应该根据不同的策展主题、不同的艺术效果,灵活的选择材料。除传统材料之外,用当代艺术表现手法,结合当代艺术、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段,善用镜面、不锈钢、亚克力等材质,运用多媒体技术,打破传统非遗展陈范式,以沉浸式、多媒体融合、五维感官联动等⽅式,将传统技艺与未来展陈材料相结合。从场景出发,激发民众对于非遗的新理解、新认知。当然,在材料选择时,应该更多地注重环保(多用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少用⼀次性材料;多用钢、亚克力等材料、少用木材)、同时应该重视防火(使用防火材料)。
非遗展示助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
文化活态、旅游活化、产业活力——非遗正在深刻影响着文化、旅游、乡村、商业的新未来。非遗展示恰是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多样化体验方式。除了静态展陈之外,作为非遗展览(展馆)应更多注入活态内容,如现场体验、现场展演、现场品尝等。多样化销售模式。在展览基础上,针对不同非遗作品、展品、产品,提供线下直接销售、展厅二维码销售、直播销售、拍卖等多样化的销售模式。扩展展示边界。除针对非遗本体进行展示外,同时针对非遗在历史上产生、传承、发展的原生环境进行展示,从文化地理、历史渊源、永续传承、当下存续、未来展望等多维度进行展示,同时将非遗项目与本地文旅资源,乡村旅游、乡村产业相结合,让非遗展示成为连接本地文旅资源、乡村资源的导览。
展览中的知识产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