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聪:传统手工艺与时代科技的融汇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学术交流
研究 | 陈聪:传统手工艺与时代科技的融汇
时间:2023-08-31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908      分享:
在数字科技时代,手工艺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对着无与伦比的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旨在推进文化产品数字化、文化场馆数字化、文化服务数字化、文化产业数字化、文化传播数字化、文化研究数字化,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促进消费升级。
手工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被科技、数字包裹的时代下,如何应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带来的冲击?如何探寻传统手工艺的未来价值?如何用科技赋能手工艺?《中华手工》在今年开展的“中国手工艺与科技融合发展调研”,从手工艺生产销售者与大众消费者两大板块着手,围绕手工艺与科技相关的感知态度、运用领域、机遇挑战等方面,洞悉从业者和消费者的认知与需求。
从此次大样本数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传统手工艺与时代科技的融汇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发展特征。

从科技介入手工艺的必要性来看,认为“很有必要的”从业者占58.9%、消费者占55.1%,除去保持中立态度的选项之外,5.48%的从业者和8.16%的消费者持反对意见,主要集中于认为“科技是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
回溯历史,手工艺一直是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代表,与时代科技相辅相成共同前进。在传统社会中,我们在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中看到了精湛的轮制与烧造技术;在商周青铜器中看到了卓越的冶金与铸造技术;在唐代织锦中看到了华丽的纺织与织造技术。手艺人在生产过程中掌握了事物变化的基本规律和本质,代表了当时的时代尖端科技水平。可见,手工艺与科技的交融自古有之,而不是今日才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今天的手工艺与科技,既是一对矛盾体,也是一对双生花,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如何划定手工艺的边界,这也是从业者、消费者们最为担心的问题。


在被问及与科技有关的手工艺时,18.84%的从业者和19.32%的消费者都将“辅助手工艺设计、生产的工具技术”列为首选。而这一担忧与百年前近代机械技术兴起给手工艺带来的冲击相同——机械工具的出现使得手工艺的工具不再仅依靠手艺人自身,部分手艺人向产业工人转变,不再需要经年累月的技艺学习,仅需简单培训即可操作机器进行手工艺品的生产制作。直至今日,仍有学者与上述从业者、消费者一样不认同手工艺的越界行为,认为手工艺应该延续传统做法,以纯手工的方式进行生产制作。
然而,应当看到的是时代科技带来了手工艺的变革,同时手工艺从生产过程到产品样式也体现出时代的影子。今天手工艺与科技的交融,正如百年前一样,站在了新旧交替的路口,手工艺的边界也正面临着再一次的“越界”。科技已经渗透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手工艺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手工艺品与工业化产品、艺术品从面貌上看已十分接近,科技的进步使得手工艺同样能够通过精良设计、数字化方式、科技工具等手段创作出在商铺、画廊乃至博物馆中具有批量流通性和艺术性的手工艺品。
从业者和消费者对于手工艺与科技的认识,除最主要的“辅助手工艺设计、生产的工具技术”以外,还集中在传统材料、项目与工业电子产品的结合(15.91%)、展览中的互动或沉浸式技术(15.91%)、3D打印(14.77%)、游戏、动漫角色或场景运用(11.93%)、可穿戴设备(11.36%)、NFT数字藏品(9.66%)等方方面面。手工艺与科技的交融使今天的手工艺与时尚产品、艺术品、娱乐产品、文化消费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较之传统观念更加宽泛。
现实与虚拟的交融
基于目前手工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社会定位,寄望于手工艺再次成为社会科技水平代表显然已不合时宜,但将已经成熟的科技手段进行应用却是十分必要的。
从调查数据看,目前手工艺中的科技应用主要集中在产品制作和产品展示两个阶段,产品制作更倾向于运用电脑绘图、3D打印等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而产品展示则倾向于展览中的互动或沉浸式技术、可穿戴设备等虚拟显示技术。

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消费者,参与手工艺与科技融合项目的频次均不高,以1~3次为主,其比例分别为30.14%和36.73%,大多是进行一种融合性尝试,而非常态。

一方面,从业者在创作中应用的主要科技手段,以电脑绘图(24.17%)、3D打印(19.43%)、激光切割(16.59%)为主,这些科技成果在其他领域已有数十年历史,而较新型的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的应用分别占6.16%和5.21%,远远低于其他选项。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手工艺行业目前并未全面享受社会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红利,行业的转型升级仍需进一步深化。

另一方面,当今的数字科技给手工艺提供了多样的展览、展示方式,除传统手工艺本身具备的特征之外,消费者对于科技手工艺品的期待有所增加,13.37%的消费者期望新奇有趣的科技手工艺产品,10.16%则期望增添人机交互功能。除此之外,展览中的互动或沉浸式技术、NFT数字藏品也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这些曾经与传统手工艺相去甚远的虚拟技术,能够将从业者和消费者联结得更紧密,可触、可感、可变的多维方式能够在新时代给手工艺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技术迭代与文化回归
从人类诞生伊始,技术进步既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同时也为手工艺的演进提供技术支撑。

在本次统计中,关于手工艺与科技融合的方式,21.43%的消费者和17.89%的从业者期望“升级工艺技术,提高生产制作效率”位列榜首,17.46%的消费者和18.95%的从业者期望“更新自然材料,达到环保、耐用”次之。
可见,社会各界均认为手工艺有必要进行技术迭代。当前时代生产方式有别于传统社会手工生产和工业革命后的机械生产,新科技引领的新型造物手段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此为动力的技术迭代将随之而来。如何使手工艺在数字技术的冲击下生存、发展,并能够享有社会技术红利,是目前手工艺改良的重要问题。然而,相较于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制造、医药器械制造等高技术制造业,手工艺领域的投出产出比显然不具备优势,鲜有针对手工艺行业的高端科技研发成果问世。因此,手工艺的技术迭代要契合行业发展规律,尊重自身价值而非盲目、全盘地接纳或者否定。

在关于科技给手工艺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问卷中,大家关心的除上述已经提及的边界问题以外,29.66%的从业者和35.81%的消费者均认为科技会使手工艺丧失文化特色、人文情感和温度,是手工艺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考验。今日的手工艺已逐步脱离原本为社会提供日用品的功能,逐步向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转变,这正预示着对历史的尊重和文化的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而曾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手工艺承载起经由古代而来的民生、信念、价值、技术,凝练、镌刻着曾经的伦理秩序、社会制度、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以及技术共识等文明体系,它的存在以及传承实证了我国悠久的文化史与文明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区域的行为意识和路径选择具有巨大影响。手工艺中文化的回归,一方面能够保持手工艺乃至一个地区文化特色。更为重要的是,手工艺能够塑造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典型代表,并随着近年来的传统文化复兴,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之一。

本文源自《中华手工》2023年6月号

陈聪,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中华手工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