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周晓冰:浅议陶瓷材料的语言空间及表达形式
时间:2023-12-24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106 分享:
中国的当代陶瓷发展的前景,是它已经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同和传播。可以说:陶艺是利用各种材质的特性,用于表达人类思想的一种语言。大众对美的最初认识,就是通过泥、火、釉三种材质,去感受到现代人融入自然界的一种陶艺形态,陶艺或许是链接现代人的心灵通往自然的一种途径;已有的案例证明了“景漂”艺术家对于陶艺的认知有着特殊的渊源。
陈斯壁在工作室
如何从传统审美的工艺技术为核心,转向表达观念为核心的陶瓷艺术创作,是众多跨界艺术家们一直都在努力探寻的课题。这些年来,我常年往返景德镇,与那些“景漂”艺术家结交朋友,其中包括画家、雕塑家、摄影家、书法家、设计师和策展人。他们以个人的艺术面貌和自身语言来表述令人关注的当代陶瓷艺术门类,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艺术门类。 他们的艺术践行经验告诉我:优秀的作品都是彻底个人化的,因为人只能在完全个人化的创作中达到自由。当你不在创作的空闲时刻,抛开一切陈旧套路的累赘,轻松自如的活力就会涌现出来,这种活力将要达到的就是个人的人格独立。 盛夏时节,我因出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陶瓷分会成立》的活动,在景德镇多呆了一段时间,得以造访了来自全国业内的老师和朋友的机会,重要的是也拜访了“旅居”景市的书法家、画家、雕塑家及陶瓷行业的工艺大师。上海凹凸坊艺术空间、景德镇本色坊陶艺工作室主持陈斯壁先生,是我这次拜访次数最多的一位艺术家。这次住景期间,我们相互交流色釉瓷板画的创作体会,在学术观念方面达成许多共识。
陶瓷绘画是从我们自己的土壤中滋养出来,最有原创性的艺术,它不仅有着深厚的传统,还更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在探索色釉彩绘的过程中,单纯作为画家的身份面对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创意思想的需求。对于材料语言“概念”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从模糊到清晰……。面对瓷板或是器皿,我们无法像以往经验那样挑选熟悉的工具材料,使用练就的专有技法表现当今时尚的审美情怀。假如我们能够从“繁杂”的现象里找到更加贴切表达公众审美的材料(包括色釉、其他综合材质和高温烧制)来完成创作,将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陈斯壁的“釉当色画系列”:《人与自然》,《浮华》、《彼岸》大型瓷板画,是一种对绘画材料的实验,也是对各种材料的深度切入。通过对猴与蛙的寓言性描绘,借以达到“其他艺术作品很难实现的、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和光芒”的目的。如果我们的作品能够反映出人的最深刻,最普通的本质,那么,喜欢陶瓷绘画的普通人都会承认它是成功的作品。
在绘画中,材料一旦熟悉,它的权力必定要衍生出一切可能的材料,而不限于绘画和雕塑原有的工具材料。陈斯壁的“人与自然系列”作品,《红尘系列》、《太极系列》、《废墟》等作品系列,都分别展示了材料语言在当代艺术中代表性的创作成果。根据我个人的切身感受:材料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不同于人物故事所表达的内容,不同的内容需要不同的艺术语言。陶瓷绘画中的各种材料语言所传递的内容有很大的“多解性”,它寄寓了艺术家的抽象人格(艺术态度和人生态度)。当今,强化某一材料在陶瓷作品上的特质效果已经是一门学问(作者另文阐述)。以上提到的作品显露出质朴而鲜活的视觉效果,给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构想和“穿越迷雾的路径”。 “红尘系列”:(包括他的那些“天书”系列,“无常”系列,“浮华”系列)是陈斯壁对材料语言思考后的初步尝试,他努力通过作品来阐述人与现实的哲学意义。这种尝试告诉我们:材料语言怎样在观念表达中恰如其分地展开,工具与材料怎样在艺术家手中超越原本的文化属性。 “太极系列”:是陈斯壁的大型装置作品,他或许是在表诉现实中流行的民间传统文化现象,对底层民众追求古代虚无主义精神的解读来淡化现实矛盾……,作品具有一定的批判思想和现实意义。 事实上陶艺圈那些提倡“工匠精神”的评论家和推广“大众审美”的经营者,本质上与这些景漂艺术家真正的艺术追求丝毫无关,只有少数的“色釉信徒”注意到了,在即将衰落的“市场”后面还有另一个广阔的“繁华”等待我们去遭遇,去开拓。只要我们仍然保持探索的好奇心,就会有对“陶艺空间语言”一个全新演绎。当代艺术和现代陶艺一样,都要经历外来文化的冲击,一方面要找到新的语言的可能性,又要面对自己文化的生存环境,与当下关注的不断调整视觉活动,经过转型、尝试、不同层面的切入,用个人的表达方式来印证视觉图像的社会认同,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出路。
我仍然怀着一颗期待的童心,静观我所关注的“景漂”艺术家们,将他们特有的艺术语言变成全世界独一无二。
部分作品鉴赏:
《彼岸》色釉瓷板画
《彼岸2》色釉瓷板画
《人与自然》色釉瓷板画
《人与自然2》色釉瓷板画
《人与自然3》色釉瓷板画
周晓冰:四川成都人, 独立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非遗文化保护协会陶瓷分会常务理事、《西部陶艺》杂志主编,历届“中国西部陶艺作品双年展”策展人,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旅游学院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曾发表学术论文和杂文80万字。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西部陶艺文化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