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专访|有力、有序保护和传承非遗,绘出共同富裕新画卷——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非遗研培计划负责人陈岸瑛教授
时间:2023-06-19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202      分享:

2015年以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首批试点院校之一,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搭建起良好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非遗研培计划负责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教授多年来脚步遍及全国,实地走访调研,与非遗传承人零距离接触,积极探索非遗在新时代里的发展路径。

来自玉树的藏族传统工艺传承人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进修并结业。

在陈岸瑛教授看来,非遗与乡村振兴彼此赋能,相得益彰。而非遗工坊又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展现新作为,如何持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拥抱当下,面向未来,古老非遗在守正创新的发展中还有哪些更多的可能性?对于这些问题,他思考良多。


创意世界 您与非遗工坊有哪些接触呢?有哪些工作实践?
陈岸瑛 :我曾参与非遗工坊建设典型案例评审工作,在从事非遗保护的实践过程中,也实地接触了一些非遗工坊。
有一些非遗工坊的核心成员,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非遗研修班的学员,比如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刺绣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龙禄颖、贵州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高光友、浙江绍兴市嵊州竹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吕成等,他们都很优秀,为非遗活态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

回访佛山狮头扎制技艺传承人。

创意世界 其所涉及的非遗项目,有哪些特点?
陈 岸 瑛: 他们所在的非遗工坊涉及的非遗项目,多半是面广量大、易于带动就业增收的传统工艺项目,如织绣印染、草柳竹编等。在自然条件好的地方,这类非遗项目还能与文化旅游融合,为当地带来更大的收益。
创意世界 在发展模式上,非遗工坊有不同么?
陈 岸 瑛: 它们各有不同、各有特色,其中有“非遗工坊+公司+农户”“非遗工坊+合作社+基地”“非遗工坊+代工点”等多种模式。像“非遗工坊+公司+农户”的模式,一般依托当地的传统工艺龙头企业。例如贵州省施秉县的“舞水云台”苗绣品牌,在“非遗工坊”挂牌前,就采取“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公司负责设计、生产和销售,聘用一批核心团队,其余订单发到周围村落,村民们居家就能就业,一边带孩子,一边完成订单。合作社模式我接触得不多,我想应该少不了政府扶持,如小额贷款、技术培训等。

舞水云台苗绣装饰画作品

创意世界 近年来,非遗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相连,各地纷纷以“非遗+”不断激发非遗传承新活力,在非遗工坊的发展中也得以体现。那么,“非遗+”怎样来起到“活化”作用?
陈 岸 瑛 :非遗作为活态的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产生活是其内在需求和历史使命。就此而言,“非遗+”是非遗活态发展的必然要求。
不少人望文生义,误以为非遗的核心特征是“非物质”。其实,与文物和典籍相比,非遗具有更强的物质性和感官性,现场感和互动性更强。非遗作为一种优质的文化资源,感染力强,百姓喜闻乐见,具有浓厚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可以融入建筑、家居、服饰、旅游等现代产业,为这些产业增添魅力。
创意世界 您认为在发展非遗工坊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使之良性发展?
陈 岸 瑛: 设立非遗工坊,一方面是为了振兴乡村特色产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乡村非遗项目。因此,非遗工坊的挂牌单位,最好是非遗传承单位,如生产性的传统工艺企业。一般来说,传统工艺企业都是小微企业,以家族传承为主,这种企业类型最利于非遗传承,适宜承担非遗工坊任务。
非遗工坊一般设在较为偏远的地区,要想吸引更多人关注,就需要打造品牌,利用好互联网传播工具。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发起的非遗购物节和非遗品牌大会,有利于非遗工坊的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
产业振兴,变“输血”为“造血”
创意世界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同样适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陈 岸 瑛: 是的。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带动的人口回流。在县域范围内振兴传统工艺,对于人口回流、人才聚集和提升乡村人气具有重要意义。
创意世界 举例来说呢?
陈 岸 瑛 :云南鹤庆就是一个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那里山美水美,产业兴旺。传统金属工艺的振兴,使得当地的新华村脱颖而出,形成了闻名全国的产业聚集。近年来,鹤庆其他的村落也开始发展,由产业聚集逐渐转向创意聚集,吸引了一批返乡创业的高校师生,此外还有职业艺术家和设计师、背包客和文艺青年,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全域旅游格局。

鹤庆草海湿地,撑船的白族妇女。

在鹤庆,探访寸彦同工坊。

创意世界 可以看到,目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力量的非遗项目,多为传统手工艺。在您看来,手工艺带动乡村振兴的优势有哪些?
陈 岸 瑛 :新时代乡村手工艺的振兴,具有非遗保护利用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双重属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手工艺带动乡村振兴的优势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其一,手工艺能耗小,成本低,就业灵活,适合居家就业和分散式生产;其二,手工艺作为一种艺术化的生产,为劳动者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其三,手工艺多采用天然原材料,由此形成的产业链和生态圈,散发着“天人合一”的独特魅力;其四,手工造物活动多与地方文化、民俗生活相关,传统工艺融入日常生活,对于复兴地方文化具有独特意义。

创意世界 所以从国家层面近年也越来越重视传统手工艺振兴。
陈 岸 瑛 :对。2015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研培计划”,其后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印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明确将传统工艺作为“研培计划”实施重点,依托相关高校、企业、机构,帮助传承人群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加强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推动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服务个性化、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求。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从七个方面擘画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蓝图,手工艺便是重点领域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手工艺既作为被保护的文化遗产,也作为活跃的生产力要素,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带动下,维族妇女居家就业。

创意世界 在乡村手工艺的振兴中,非遗保护利用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这两种属性如何相互作用呢?
陈 岸 瑛 :非遗项目的活态存续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传承的人多,二是接受的人多。乡村手工艺作为一种特色文化产业,如果发展得好,无疑能扩大生产、使用和消费人群,从而提升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创意世界 当前,我国非遗保护部门不断出台新政策、探索新路径,多措并举强化非遗保护和传承,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它们形成了什么样的保护系统?
陈 岸 瑛: 这三者构成了一个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从面到点的序列。如果说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整体性保护,传统工艺工作站就有点像交通枢纽,非遗工坊则好似道路末端。一般来说,任何一个末端想要发展,都离不开与外界交流的枢纽。
例如,非遗工坊可以设在村落,传统工艺工作站最好设在交通便利的城镇。而要建设好文化生态保护区,除了工作站、工坊形成的生产流通网络,还需要更多其他的网络,比如不同级别的非遗馆形成的展示网络、文化旅游路线形成的消费网络等。这些网络好比是人体的经络血脉,越密集、流通性越强,机体的活力也就越强。
产学研共建,非遗有更广阔的未来
创意世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自实施“研培计划”以来,组成非遗研培项目组,至今已经开设了17期研修班。非遗研培项目组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
陈 岸 瑛 :截至目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培计划”已经培养了350余名充满活力的青年非遗传承人,他们后来都发展得很好,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2016年12月,清华大学获批成立了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这是清华大学文科首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以传统工艺振兴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致力于融合艺术与科学,解决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
在重点实验室平台上,我们实施“研培计划”,开展非遗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承接纵横向科研课题,申请发明专利,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此外,还参与了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振兴楚式漆艺,联合全国漆艺类非遗项目和各院校漆艺专业,发起成立了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漆艺分会,探索非遗分类保护、系统性保护的新路径。

清华非遗研修班第一、二期师生结业合影

创意世界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产学研共同拧成一股绳,将会如何发挥力量呢?
陈 岸 瑛 :文化和旅游部启动的“研培计划”,使全国100余所高校进入非遗保护领域,我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院校有研究力量,也有人才和社会资源,能调动包括文化艺术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基金会、地方政府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每一所非遗研培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与非遗保护部门、非遗传承人群形成持续互动,有助于建构一个完整的非遗保护生态系统。
创意世界 当下,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重点需要解决哪些难题?如何让传统工艺有效对接现代化产业,让传统工艺产品更好地服务现代生活?
陈 岸 瑛 :从艺术社会学角度来看,艺术世界包括生产、分配和接受三大环节。目前的传统工艺产业链,最缺的是分配环节或者说中间环节,也缺展示、推广和销售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我觉得艺术管理专业可以为弥补中间环节缺失培养有用的人才。
创意世界 非遗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有方向上的变化么?
陈 岸 瑛: 应该说非遗人才的培养正在逐步细分。传统工艺传承人的技能培养,除了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企业传承,也可以在职业院校中开展。传承能力和文化修养的提升,可以依靠“研培计划”这类短期培训。大学里的非遗专业,则主要培养研究者、管理者和经营者,适合在研究生层面开展。一部分有条件的“传二代”,也可以攻读非遗专业的在职研究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能力。目前,各大院校都在积极开展非遗学科试点,几年后,非遗学有望进入教育部一级学科目录。
创意世界 科技赋能,为非遗未来发展带来无限可能性。近年来,您的团队持续探索“非遗触网”的新模式,有哪些收获呢?
陈 岸 瑛: “非遗触网”使不少非遗传承人渡过了三年疫情难关。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非遗触网”不仅仅是要掌握直播等网络新媒体技术,还得在产品研发、品牌塑造方面下功夫。
举个例子,汝瓷烧制技艺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可明就在这方面做了可贵的探索。他创建的“汝山明”品牌取得了良好的互联网传播效应,最近在“元首茶叙”中“破圈”走红,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而是长期积累、水到渠成的结果。
创意世界 2021年初,清华大学还组建了“苏绣数学化与智能生产”课题组。苏绣与前沿科技跨界合作,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陈 岸 瑛 :是的。在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姚惠芬刺绣艺术馆馆长俞宏清的热情支持下,在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两位老师的热心帮助下,2021年初,我们在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下组建了一个“苏绣数学化与智能生产”课题组,并得到了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双高”计划的资助。“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新唤醒传统技艺的生命力。

“智能制造:苏绣与拓扑学的邂逅相逢”案例展览现场

创意世界 您日前作为策展人之一参与了于深圳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在本届专题展的“助力文化建设”版块中,展出了清华大学“苏绣数学化与智能生产”课题组的一系列作品。这是清华大学与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的精彩合作呈现,您认为这次合作的积极意义在哪里?
陈 岸 瑛: 针法是刺绣的本体艺术语言,这次合作借助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深化了对苏绣本体艺术语言的探索。从数学角度来看,针线在绣面上下穿梭,是一种空间中的打结现象。本项研究找到了一个数学公式,既可以记录历史上产生的所有苏绣针法,也能计算出所有可能的针法。
此次课题组的参展作品有《骷髅幻戏图》(交互装置)、苏绣针法雕塑、《苏绣×数学=蒲公英》(算法生成的新针法)、机器绣娘等。其中,《苏绣×数学=蒲公英》就是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利用新针法绣制的,是史无前例的。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于其他种类的刺绣以及织锦、竹编等涉及空间拓扑的手工艺项目都有示范意义。

苏绣x数学=蒲公英(算法生成的新针法),清华大学苏绣数学化与智能生产课题组、姚惠芬工作室,2021年。

《骷髅幻戏图》人机互动装置(操作演示图),王之纲,2018年至今持续更新。

创意世界 非遗研培项目组之后还会继续尝试以科技创新助力非遗么?
陈 岸 瑛 :会的。以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为例,我们主要在两方面借助科技推动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一是在传统工艺的生产制作领域,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材料加工、产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拓展大漆、植物染料等天然原材料的应用领域;二是在传统工艺的传播推广和文创衍生领域,通过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制各类沉浸式服务和IP授权产品。
科技助力非遗迈向数字新时代,也助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有了科技的加持,相信非遗也会在乡村振兴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故事。



陈岸瑛: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艺术史论系主任,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民协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漆艺分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主要研究方向:美学,现当代艺术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管理。著有《艺术概论》《工艺当随时代》等,译有《寻常物的嬗变》《影响我们时代的100位新锐艺术家》等,主编“中国当代设计学术思想文丛”,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来源:创意世界公众号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