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 郑巨欣:中国丝绸时尚的艺术化表达(上)
时间:2023-11-07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120 分享:
时尚无所不在,饮食、着装、居住、出行、办公等,无不包含时尚的元素。对年轻人来说,时尚就在身边,而年长者也不乏时尚,尽管性别不同,民族各异,时尚历来表现为多姿多彩的面貌。郑巨欣教授在“新时尚·新丝路·新学说”2023年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中国是追求时尚的国度,历史悠久,尤其是在大唐盛世,时尚多别样,风情千万种。正所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唐代最时尚的丝绸品种,非锦莫属,除了流行团窠、簇花、对兽对禽等,还有专门设计时尚花样的著名设计师窦师伦。唐人因为崇尚五彩缤纷的花样,所以,晚唐诗人郑谷诗云:“布素豪家定不看,若无文彩入时难。”这便是唐代的社会风气和丝绸时尚。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尚,然后整体来看,在汉代以前和唐代之后,题材上有很大变化。周秦汉代的丝绸纹样以神奇的动物题材为主,流行的色彩偏重于暖色调。入唐以后,自然的花草纹样流行起来,题材充满生活情趣,主色调也慢慢由暖色调变为冷色调。
唐代沉香地瑞鹿团花绸
其实,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尚。时尚对于世界和对于我们而言,也都是一个久远而宽泛的一个话题。如何高质量发展时尚,首先取决于如何理解“时尚”,观念不同,结果迥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于时尚的不同理解,其实可以简单地从对“时尚”的这个字义表达中可见端倪。“时尚”英语的单词写作fashion,它指的是以服装为代表的流行现象,主要用于对社会某一时期流行现象的描述。中国的“时尚”则由“时”与“尚”二字组成,前者的意思与“fashion”有交集的地方,但是“尚”字却是“fashion”所没有的。在中国古代,“尚”通“上”,所以“尚”与“上”是同一个意思,此外,“尚”还有表示更好,更擅长等意思。仍以唐诗为例,中国古代对于时尚的追求,诚如盛唐诗人王涯《宫词三十首》云:“一丛高鬓绿云光,宫样轻轻淡淡黄。为看九天公主贵,外面争学内家装。”在此,我们不妨可以将西方“时尚”的高质量发展理解为以横向发展为主旨,强调普及化,而中国“时尚”是以高端化发展为主旨,表现为纵深的发展。不过,在我看来,现代中国社会的时尚高质量发展,应该是纵横捭阖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高质量的发展。
罗兰·巴特在《流行体系》中将流行的服装区分为三种:意象服装、书写服装、真实服装。并且认为,任何特定的事物都包含有三种不同的结构构:技术的、肖像的和文字的,这三种结构尽管运作模式各异,但是都可以理解为符号,将其从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者说,从一种符号码转移到另一种符号码。罗兰·巴特的解释同样适用于丝绸时尚,而我则更愿意将这个流行体系看成是一个符号过程和意义形成的系统,并且在这个系统里注入充够艺术的成分。艺术化涉及符号的任何活动、行为或过程,其中艺术是以符号化的形式向接受者传达美学意义的事物。从而使艺术的意义作为符号传递感觉,并且可以在个体内部通过思想本身或通过任何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味觉进行感官进行交流。如此一来,这个艺术的符号就不再是高深莫测的符号学代名词,时尚的艺术符号就像一个标签,只要你愿意,可以贴在任何东西和人的身上。尽管中国人与西方人对于时尚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在将时尚当作符号使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所以,时尚是个非常普及的概念,也是最适合普及应用的文化符号。
当代丝绸艺术展示设计,德国柏林
作为文化符号的时尚必然地受到不同文化的浸染,不同社会阶层、民族和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对于时尚必然有不同的认知和评价。所以,时尚有高低、雅俗之分,褒义和贬义的评价,即使同一对象也会因为社会群体不同而得出不一样的评价。所以包容的思想对于高质量发展时尚至关重要。就现状来说,我认为社会对于时尚的认知,大致有70%是褒义的,30%是贬义词的。可是从根本上说,时尚都是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并且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被人贪恋和追逐的角色。“时尚”并不是完全的褒义词,这也显示了时尚的复杂性。为此,我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
从“高”的角度,变时尚的俗为时尚的雅,提高我们的时尚修养。只有全社会对时尚有正确的理解,那么在这时时尚才会走向高品格市场。因此我们的努力方向是尽可能减少“时尚”30%的贬义,来提高70%褒义的市场。从“质”的角度,将时尚对物质的贪恋和追逐转变为对艺术的崇尚。从“量”的角度,从小众时尚的专属推向大众的普及。
郑巨欣,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