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先让: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美术工作者,创立央美民间美术系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杨先让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美术学院为国家培养的第一批美术家。他的艺术人生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联,从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美术编辑到中央美术学院的版画系教授,再到首创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几十年来杨先让紧密围绕艺术为人民的艺术理念在版画、年画、彩墨以及民间美术领域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创作了大量时代佳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先让
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原系主任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专家
1930年,杨先让出生于山东牟平养马岛,幼时父亲收藏了许多美术作品,每年秋天都要挂出来晾一晾,这大概是他最初的艺术启蒙。1948年杨先让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师从徐悲鸿、孙宗慰、冯法祀、李瑞年、蒋兆和等先生,四年的专业训练打下了扎实的写实造型基础。1952年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被分配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杨先让出色的造型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发挥。很快他所创作的宣传画、年画就被作为独幅画印刷发表。
杨先让对来自延安的革命版画传统充满了崇敬之情,在来自延安古元等艺术家的影响下开始转向版画创作,1955年他创作的第一幅套色木刻《出圈》就被出版印刷,而且还在1957年全国青年美展上获奖。作为一个年青的美术工作者创作的作品能够频频被出版发表,这在当时美术界是极其罕见的。
▲ 出圈 13.7X26CM 1955年 木板油印套色
▲ 古庙新戏 31.5X16.3CM 1963 木板
彩墨是杨先让艺术创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他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将油画的写实技巧、套色版画的形式语言以及民间壁画的斑驳肌理融为一体,创生出独具特色的彩墨样式。他的彩墨在题材上以风景为主,那些司空见惯的钟楼古墙,城镇街道,胡同小巷,层层深院,以及民宅建筑之中木格门窗,石阶瓦顶,石榴凤仙,还有阳光明媚的北方乡镇,细雨朦胧的南方水乡,无不是画家笔下素材的来源。杨先让的彩墨作品充满了对于中华大地故土家园的热爱,尤其是他在美国寓居期间,创作大批彩墨作品以此传达对祖国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 古城门 69cm×92cm 2004年 彩绘
上世纪80年代,杨先让出国探亲期间,他参观访问了诸多学校、博物馆,发现原生态艺术在当代学术研究与展示中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它们的价值被重新评价和吸收,这启发了他对于中华文明丰富而多彩的本原文化的探寻与重新审视,在他的积极努力下,中央美术学院开创了民间美术系,他将中国民间美术和民间艺人请入美术学院课堂,积极传播中国民间美术,探源中华文化之源。
在这期间杨先让为了弄懂弄清中国的民间艺术,他带着团队选择去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黄河流域进行民间美术地考察,他们足迹踏至黄河沿岸8个省、100多个县镇,最终向世人呈现出3卷本《黄河十四走》煌煌巨著,这是迄今为止黄河流域关于民间美术最为重要的考察实录成果。2020年鉴于杨先让在民间美术领域的贡献,他被光明日报选为“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以表彰他“让民间美术登堂入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今天已逾九旬的杨先让先生依然饱含着对于生活和艺术的热情,他将各个阶段创作的30余件版画、彩绘等精品捐献给中国美术馆,为国家永久收藏。这些画作记录着时代的深刻记忆、描绘着多彩的生活、映照着杨先让先生作为艺术家的赤子之心。在此,我代表中国美术馆向先生的慷慨义举表示由衷的感谢。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2021年10月
2021年10月17日,“艺苑相索——杨先让艺术捐赠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协办,是“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之一。开幕式结束后,“艺苑相索——杨先让艺术捐赠展”研讨活动在中国美术馆七楼会议厅圆满召开。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靳尚谊致辞
杨先让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美术家。他的美术创作种类繁多,有版画、彩绘、油画、宣传画、年画等,先后出版《杨先让木刻选辑》、《杨先让彩绘选集》,绘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巴黎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收藏。他的艺术人生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联,从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美术编辑到中央美术学院的版画系教授,再到首创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几十年来杨先让紧密围绕艺术为人民的艺术理念在版画、年画、彩墨以及民间美术领域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创作了大量时代佳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20年1月,中央美术学院在建校100年之际授予杨先让、周令钊、黄永玉、靳尚谊、邵大箴等20位老教授为首批“中央美术学院杰出教授”,肯定了杨先让先生60多年的美术教育经历,70余载的艺术创作生涯,实践并传承了中国美术家“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致辞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卢映川、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杨先让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原系主任杨先让致答谢辞
▲“艺苑相索——杨先让艺术捐赠展”研讨论活动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的主持下圆满召开
本次展览展出作品160余幅作品,全面涵盖展示了杨先让的版画、彩绘、素描、速写、油画等作品以及反映他在民间艺术方面成就的文献,全面回顾他的艺术人生。展览分为“我极其偶然,变成了‘版画家’”、“我的彩绘”、“我的艺苑相索”、“民间艺术”4个篇章。其中既有人们熟悉的代表作,如《怀念周总理》《出圈》《恩师徐悲鸿》等,也有不常展出和首次亮相的作品,如《三猫图》《古城门》等,代表了杨先让从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逾越70年的创作历程和艺术全貌。
第一篇章集中展出了杨先让先生作为中国一代版画大师,走过的五十年版画创作的风雨历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与木刻刀结缘50年”,展现了他为时代留下的最经典艺术画面,对中国版画事业的卓越贡献,包括《大庆会师》《怀念周总理》《恩师徐悲鸿》等作品。
第二篇章展出了杨先让先生继承徐悲鸿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把西洋的构图、光色物像结合中国的笔墨纸砚画的味道及民间壁画的斑驳肌理,创生出的独具特色的彩墨画作,杨先让先生戏称是“四不像彩绘”。
第三篇章以“我的艺苑相索”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杨先让的油画、习作,出版的文集等,一笔一划把他半个世纪深藏的记忆展现,表现出他多元的创作风貌,为古老中国立下的不朽艺术之碑。
第四篇章以“民间艺术”以题,展示了杨先让先生对于中华文明丰富而多彩的本原文化的探寻与重新审视的过程。杨先让说“民间艺人是我们的老师”,他是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创始人之一,让民间美术登堂入室。1987年到1989年,他率领考察队历尽曲折,出入黄河流域14次,潜心考察民间艺术,足迹踏至沿岸8个省、100多个县镇,走出了民间美术系坚实的研究基础,出版了考察成果《黄河十四走》。2021年2月,鉴于杨先让在民间美术领域的贡献,他被光明日报选为“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展览现场
▲黄河十四走历程图路线图
▲1948年初冬一年级同班同学摄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左起白国贤,蒋小風,杨先让,蹇人斌,贺宝昱
▲1950年,前三排右三徐悲鸿,前一排左三穿白衣杨先让
▲摘录徐悲鸿先生语杨先让
▲杨先让,1981年摄于陕北
▲考察黄河民艺一行人在河南三门峡冯佐村黄河边(左四戴帽者为杨先让)
▲黄河考察一行人在仰韶村遗址前合影
▲1949年冬中央美术学院参加京郊土地改革,蒋兆和、叶浅与先生代表学院看望杨先让所在的二年级同学合影
▲1950年12月中央美术学院为欢送参军同学演出右数第三人为杨先让
▲民艺专委会副主任刘莹、周佳,与杨先让、张平良夫妇及杨阳女士合影
▲民艺专委会副主任李友友,会员张春燕、张玉强、刘雅坤与杨先让先生合影
部分展览作品
▲ 三猫图 29.5X29.5CM 1980年 木板
▲ 大庆会师 110.5X178.5CM 1975年 木版水印套色
▲ 安源组画-走出矿井 70X100CM 1967年 木版
▲ 渔村 13.5X8.5CM 1962年 木版水印
▲ 春日 15X30.5CM 1956年 木版油印套色
▲ 葵 97cm×71cm 2011年
▲ 秋塘 71.4cm×95cm 1996年 彩绘
▲ 诗礼世家 69cm×95cm 1997年 彩绘
▲ 仿唐永泰公主墓壁画 80X65CM 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