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式漆艺大师怀揣绝技,为传承永不放弃——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比建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专家名师
大师 | 楚式漆艺大师怀揣绝技,为传承永不放弃——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比建
时间:2021-01-13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463      分享:

荆楚大地上,有一大批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民间文艺家等,数十年如一日地传承发展着优秀传统文化。

修复复制许多珍贵文物
记者辗转来到刘比建的工作室,他们正赶制一批楚式古乐器,包括虎坐鸟架鼓、古琴、柷等。
一名工人按照刘比建画好的尺寸在加工毛胚,他本人则对照实物照片反复核对一件作品的细节。

刘比建自幼喜爱工艺美术,18岁进入老河口民族乐器厂学艺,由于业务突出,22岁那年随老师傅们一起参与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古乐器复原、修复。

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举世罕见,除编钟外还有一批漆木器,包括古琴、古瑟等。
“出土漆器浸泡在水里,浮雕和图案已模糊不清,没有实物可以借鉴,其复原、修复难度可想而知。”
刘比建回忆称,团队反复讨论、探索,一次次与古人“对话”,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刘比建成立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凭着娴熟的技艺长期为省博物馆做楚式漆木器类文物的修复、复制。
他复制的器物有梅花鹿、鸳鸯盒、九连墩虎座鸟架鼓、漆奁盒等,很多是高端礼器。
“若实物出土时损毁严重,或实物需外出展览时,几乎与实物一模一样的复制件,就会出现在省博展厅。”
刘比建制作最多的,是曾侯乙墓出土古瑟的仿制件,以恢复它的使用功能。湖北省博物馆编钟演奏厅、黄鹤楼、磨山、襄阳古隆中等景点及一些研究机构用的古瑟,都出自刘比建之手。
难点突破后无法言说的愉悦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漆器制作工艺已达到极高的水平。这一瑰宝流传至今,依然熠熠生辉,其制作难度也可想而知。
楚式漆器一般用楠木、樟木雕刻,上天然漆自然干燥后彩绘而成。刘比建称,木胎漆器是楚式漆器一绝,顾名思义是指有木质胎底的漆器。
成品摸上去光滑如婴儿皮肤,是用砂纸无数次打磨的结果。在他工作室,光雕刻刀就有30多把,很多工具都是他在实践中自创的。
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的仿古九连墩漆木十弦琴,是刘比建的得意之作。
刘比建拿起一件未完工的十弦琴说,这件器物通体雕龙,前期雕刻难度大,后期用黏稠的漆绘画时只能用手悬空托着,搞不好就弄糊了。
“这个苦非同一般”,刘比建说,为了避免出错,要先拿其他板子无数次练习。
“每遇到技术难点,就是一个修炼期,吃不下睡不着是正常的。而难点攻克后,恨不得倒在床上一天一夜不起床,那种愉悦是难以言说的”,刘比建说。
近年来,他在传统基础上尝试创新。
2016年,受日本一家博物馆馆藏琵琶启发,他用楚式漆艺讲述一个唐代的故事,命名为“唐韵天歌”,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至此,他已捧回四个“百花奖”,1个“百花杯”。
技艺传承不等人
刘比建的楚式漆艺技艺炉火纯青,并频频获奖。2016年,这个项目依托省博物馆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
此前,有通过学校介绍的学生,也有在公益活动中了解楚式漆艺魅力的市民,来找他学艺,因故都未能坚持。
他称,楚式漆艺是一个多学科技艺,涉及到乐器制作技艺雕刻、髹漆、绘画等门类,一般情况下,学个三年能掌握基础,学精需要下更大功夫。
去年,他携楚式漆器参加中国第四届非遗博览会,精美的楚式漆器受到强烈关注,从专家学者到普通民众,从小学生到美术院校的大学生,再到外国游客,无不称赞。
刘比建寄语: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我希望让更多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追寻祖宗传下来的了不起的技艺,建立自己的养生之本。



转载自:湖北日报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