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人物|中国丝毯的守望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玉坤
时间:2023-01-15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371      分享:

靖海门,雉水东郊进城出城的咽喉要道,自古便守护着一城百姓一方水土。

现如今的靖海门是2006年在原址上重建的现代建筑,其前身于文革时期因为建筑老旧遭到拆除。虽然说是新的建筑,但是千百年来威严肃穆的气质还在,使得即使是皋城人都很少有走近一观的胆量,所以其内部的样子实在是鲜为人知。

别有洞天一词用来形容靖海门的内在可谓是再贴切不过!这里面不仅仅经过了妥善的修缮,更是藏有全国惟一、世界第二的丝毯艺术博物馆。
丝毯一词可能并不多见,但是不至于无法理解——“丝”者,蚕丝、丝绸也;“毯”者,地毯、挂毯也。所以丝毯的意思就是蚕丝制作而成的地毯,寻常得见的,进出户的波斯地毯、沙发下面的花纹毯,一部分就属于丝毯的范畴。
如此看来,可能有人会说这中国丝毯也算不上稀奇吧?这所谓的“如皋丝毯艺术博物馆”不会就是一个大型的地毯交易大卖场吧?
你若这么说,有一位古稀老人怕是要不开心地敲一敲你的脑门儿了。他不是别人,正是这博物馆的主人、如皋丝毯的传承人——李玉坤大师。 
上个世纪初,清政府走完了它丧权辱国的晚年,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成为了历史。让人难以想象并无法接受的是,中国传统丝毯工艺竟然不幸地成为了封建制度的陪葬品!
时间来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消失了近70年的丝毯技艺遇到了拨开云雾见光明的机会——如皋丝毯厂的前辈们,从幸存的羊毛纺织工艺中抽丝剥茧,再参照古籍记载,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研究考证,最终再现了中国自西汉传承至今2000年的丝毯工艺。
1973年,二十多岁的李玉坤来到了如皋丝毯厂,从事丝毯设计工作。彼时的设计实在是现今的我们难以想象的复杂——没有样稿参考、没有实物借鉴,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一片狼藉的土地上开疆拓土。
面对眼前棘手的问题,李玉坤表现得异常自信。早在十岁那年,李玉坤就已经接触到了《八大山人画册》《芥子园画谱》等绘画经典;十三岁时,他在课余时间创作的作品《支援农业去》被四川的《新少年》选中刊登在封底上;在那之后,更是进入了文化馆学习班,并有机会和文化馆张宝蔚先生创作和学习……可以说,年幼时的经历和积累使得他在绘画技艺上的造诣远远超过了同龄人。
所谓艺高人胆大,白手起家的现状反而让李玉坤没有了任何的约束,开启了创新又大胆的创作模式。新疆、西藏、西欧、波斯……全世界的地毯设计被其综合杂糅到了一起,再结合丝绸本身质地纹理和色泽的特点,一个又一个风格迥异又具有极强民族特色的丝毯设计图案跃然纸上,最终变成丝毯成品。
1981年,刚刚而立之年的李玉坤来到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美院)进修。在这里,他受到了恩师袁运甫的精心指导和全力支持,不仅仅在开学第一天就受邀去时任系主任的袁运甫大师家中做客,二人更是就丝绸壁毯艺术的未来进行了深入探讨。当然,为期两年的学习,给予过帮助的大师远不止袁运甫一位——张仃、范曾、吴冠中……老一辈绘画艺术大师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因为他们坚信,眼前这个天赋异禀的小伙子,必定是将来中国现代艺术夜空中的璀璨星辰。
那是一段充满青春激情和艺术温度的岁月。中央工艺美院的求学生涯,不仅仅精益了李玉坤的绘画技艺、提升了他的艺术素养,更为重要的是,如皋丝毯艺术从此多出了一批强有力的护航者——工艺美院从院长到讲师,阵容之华丽可谓无与伦比。
或许谁都没有想到,百年前不幸淹没在历史洪流之中的丝毯工艺,不仅能重见天日,更是在李玉坤大师的努力下达到了艺术的高度。
时间:1982年,地点:美国双子画廊。
展会上精妙绝伦的绘画作品让人目不暇接,就像是往常那些个一样。鉴赏家、艺术家、收藏家们穿梭于艺术长廊之中,面对着琳琅满目的作品,虽说喜欢,却也有了一丝丝的乏味。
也难怪,这些专业人士,每年都往返于各大绘画展览,欣赏过的作品何止千万。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面对着一样高水准的作品,虽说不上味同嚼蜡,多少也有一点审美疲劳,不足为奇。
本以为这场展览就像其他的一样,高雅的平凡,却没想到在袁运甫大师这里柳暗花明。
“这观感这着色……啧啧啧……!”
袁运甫大师画前驻足的人越来越多,人群中时不时传来小声议论。说来也是奇怪,寻常日子里敢于对着作品侃侃而谈的他们这时候变得格外的小心谨慎——这一副画太非比寻常了!
依旧是袁运甫大师独有的绘画风格,然而远观之下总觉得有一种独特的神韵,叫人捉摸不透。色泽似在变化、纹理仿佛流动,一直都说油画的写实感几乎乱真,但是真要说让画儿活过来这件事,今天算是第一次得见!
袁运甫大师微笑着看着人们惊讶又疑惑的眼神,心中原本悬着的石头这才算落了地——是的,所谓重要的任务就是这一副画,或者应该在画这个字上加上双引号,因为这不是一幅绘画作品。
这是一张丝毯,就是类似中东地区人们当作地毯来用的那一种事物,只不过这一次它被挂上了艺术长廊的展示位供世人膜拜。
一件事物,做到极致,便是艺术!
“Silk?”一声疑问之后便是满堂惊叹,丝绸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这件事情哪怕放在太平洋的那一头依旧如此!
“中国丝绸”这四个字,对于收藏家来说就是升值空间和收藏价值的保证。不出意外,袁运甫大师带去的所有丝绸挂毯被一抢而空,海外供不应求的市场让这位将满五十岁的伟大艺术家潸然泪下——他知道,今天的场面不仅仅意味着如皋丝织挂毯有了市场,更大的意义在于,中国丝毯艺术正式站上了世界艺术的大舞台!
“让我们一起,把中国现代艺术壁挂打到全世界去!”大师颤抖的手几乎握不住笔,即使是灵感最为澎湃的时候都不曾如此激动过。这一句话他要第一时间送往国内,送给自己的得意门生,他要告诉李玉坤——坚持自己的道路不要迟疑!  
如今,如皋丝毯早已经在国际艺术界声名赫赫——长幅作品《千里江山图》的市场估价已经达到了千万级别;联合国、国际机场、大使馆等等,到处可见如皋丝毯的身影;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今年(2020年)早些时候,如皋丝毯艺术博物馆注册在案,成为中国第一、世界惟二的丝毯博物馆……
这些成就,足以支撑李玉坤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地位,也足够将如皋丝毯艺术推上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座。
然而,荣誉一身的李玉坤却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无助。身为一位艺术大师,此时此刻他的目光早已经不是只看到自己的身影,更多的是如皋丝毯艺术的未来。
“丝毯艺术的未来,乐观吗?”面对这样的提问,一向和蔼可亲的李玉坤前所未见的严肃起来,“往大了说我个人对于未来的市场还是很看好的。以后,丝毯将会成为类似于绘画、雕塑等这样的艺术,越来越多的人会懂得欣赏它。”
但是……
小到如皋艺术挂毯这个门类,对于它的未来,李玉坤大师可以说已经无计可施!
现如今从事最高级别艺术挂毯制作的女工,年龄基本都逼近退休岁数了,最小的五年之内也得从一线岗位上下来。织工正面临严重的青黄不接的情况,后辈们几乎无人想学甚至无人知晓这门手艺,它的失传几乎成为了必然!
“没有办法。”对此,李玉坤大师却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悲凉和失望,“年轻人不想学也不奇怪,这是一个精细的活儿,很累而且很难有好的收入!”
虽然每一幅挂毯都看似价格不菲,却没想到现今这个行业依旧是有价无市!
就像是梵高那样吧,时代的大多数人品味不来,必须得靠时间来解决问题!可最大的问题也是时间本事!
“如皋丝毯从失传到复兴再到今天,我们花了一百年时间!”李玉坤大师抬手抿了一口茶,“万一在我们这一辈又失传了,后辈们想要再次复兴,两百年都不一定!”
因为,不会再有袁运甫,不会再有吴冠中,不会再有罗斯高,不会再有张仃……如皋丝毯的繁荣离不开李玉坤,当然也不能只有李玉坤!当年几乎整个工艺美院甚至整个世界华人绘画界都积极参与到复兴如皋丝毯的长跑中,160多位艺术家鼎力支持,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失。
未来,我们极有可能没有了那一份幸运!仅仅依靠某一个人或者一小批人想要将如皋丝毯重新带到艺术的巅峰,两百年,或许也只是一个保守估计!
我们,正在欠下一笔价值两百年的债!
回过头看,老师袁运甫的叮嘱和期望犹在耳畔。李玉坤大师努力了多年,即使已经年过古稀依旧想要为如皋丝毯艺术留下一些东西。哪怕未来如皋丝毯再一次被历史洪流掩埋,至少后辈的有识之士们在试图重现这门艺术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
于是,编书、经营博物馆、推动丝毯艺术进校园……这位可爱又可敬的老人依旧在努力地燃烧着自己,只希望在混沌的未来为丝毯艺术照亮一点点前路。
之前在网上有看过一段视频,老外们将家中所有“made in china”的物件全部搬走,发现自家几乎成了一个毛胚房。很搞笑、也很提气——离开中国制造,整个世界都将如赤身裸体一般,连一块遮羞布都没有!
然而,环顾四周,虽然中国制造早已经统治世界,但是所有的设计和审美,有多少是独属于我们民族的呢?从小小的工艺、服装再到建筑、音乐、美术……我们总是骄傲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却连祖宗留下的一点一滴都觉得土气。
记者去过如皋丝毯艺术博物馆,里面每一幅作品都叫人瞠目结舌,可是它们的命运就只能置于高堂之上供人远观——甚至连被人远观可能都只是奢望,两次博物馆之行,除了工作人员之外就只有记者及随行的人。
“我不需要任何的资助,只是希望大家在购置礼品、装饰新居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我们买上一幅就好。”
倘若未来有一天,所有人都被一套文化和审美体系教化成了一模一样的个体时,希望会有人“一不小心”走进如皋丝毯艺术博物馆,随后惊呼一声,“原来我们的文明曾经如此的绚丽!”  

李玉坤,男,1947年3月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皋丝毯艺术博物馆馆长,江苏省国旗文化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大师联谊会副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十一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在丝毯设计上博采众长,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有机结合,创新出现代艺术挂毯这一丝毯珍品,在工艺美术领域内独领风骚。在工艺制作上,他在继承两千年丝毯工艺的基础上,独创了“程式化工艺图制作挂毯的手法”,用这种工艺制作的挂毯惟妙惟肖,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作为中国现代艺术丝毯的开拓者,他主持研制的现代艺术挂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中国传统工艺和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该工艺始于西汉,盛于唐代,由于蚕丝原料的宝贵,历朝历代均为宫廷贡品。1973年,如皋在南方率先挖掘恢复这一优秀的传统工艺,并迅速打开国际市场,使其成为轻工系统的出口创汇大户。1981年,如皋和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作,研制创新了丝织艺术挂毯品种,使其为著名画家服务,提升了丝毯艺术价值,并成为国家礼品和重要场所张挂的艺术品。2014年,如皋丝毯织造技艺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原文载于:南通书画网公众号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