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赏读|中日纹化对比
时间:2023-01-26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373      分享:


在最近几年里,我国多部电视剧的服道化问题遭到热议,在这些剧里,不管是颜色、设计,还是纹样,都出现了大量日本元素。

不止影视剧如此,很多国际设计师也都认为鹤纹、波浪纹、菊花纹等纹样是日本独有的。





除了滥用和风元素来打造国风题材之外,还看到一些明明使用的是中国元素的设计,却仍然“日里日气”的。

前两年还引发了中日鹤纹之争。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会?

“以日代华”、“日里日气”这些情况,为什么会出现?它的根源又出在哪呢?

今天,我们借讨论龙纹、涡纹、云纹、鹤纹为契机,来看看中日纹样有何区别!一起来探寻中日审美与民族性格的不同,回顾中日在漫长的文化交流过程中被模仿和被影响的历程.....

龙纹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当代,始终是中国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纹样之一。

当我们在古老的河床中蜕变,龙也一直伴随着我们蜕变。

中国龙纹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当时在彩陶上就出现了龙的雏型。



中国的龙纹艺术十分精彩,姿态各异,有正龙、升龙、行龙、团龙。


种类也非常多,夔龙、虺龙、虬龙、蛟龙、应龙、海龙,还衍生出蟠螭、螭吻、摩羯(龙鱼)等等形象。
越远古,就越充满神秘感,粗狂、甚至狰狞,再往后就越写实、慈祥、喜庆,甚至憨厚。





中国的龙纹最为突出的三个应用场景,一是宗教祭祀,比如玉龙、青铜器龙纹、佛教护法龙,道家的龙王等。二是皇家,龙袍、龙椅、龙殿,三是民间,百姓们喜欢使用这些龙纹来结婚祈福等等,明清时期至今的民间龙最甚。


龙纹常见和凤凰纹、火珠纹、云纹、浪纹等结伴出现。
龙,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其地位不言而喻,是华夏“天人合一”的最高体现。

而日本龙纹据说是在镰仓时期由中国传入,一直保留着传入时的基本形象,只是外在细节稍有变化。
上面提到的镰仓时期对应的是我国的宋代时期。宋时中国龙纹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形式、内容都已经高度成熟,纹样十分精致、华丽,日本龙纹在宋的基础上进行再造。因此日本多数是写实龙纹而少数是写意龙纹。


日本本土的龙,分为云龙、丸龙、立涌龙、双龙、雨龙、应龙、登龙、蟠螭。


日本龙纹整体造型与宋以后的中国龙纹较为接近。

中国龙变化万千、刚毅矫健、苍劲古朴的,具有写实具象的中国龙,相比日本的单一,写实而妖娆的龙纹。就可以得出第一个差异点,即使是相同题材的纹样,也会在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内涵中呈现不同的造型特征。

这个纹样,在中国叫涡纹,在日本被称为巴纹。

与龙纹刚好相反,中日龙纹在后期都指向祥瑞的寓意,但造型略有不同。而中国涡纹和日本巴纹则是造型看似相似,但寓意却完全不同。

日本巴纹可能起源在奈良时代,流行在平安时代到镰仓时代。
大量出现在服饰、武器、建筑、日常生活等方面。祇园祭上的巴纹体现的是慰灵法事所附带的祈祷,武神八幡神的巴纹则带有鲜明的武神精神,《火影忍者》里宇智波一族的血脉象征写轮眼。


在民间,日本瓦当上的巴纹又称流水巴,象征以水克火。后来巴纹成为私有化的家纹,传说从西园寺家开始,到了江户时代使用“巴纹”的竟有几百个家族,被演绎的五花八门。


有左巴,右巴,一巴、二巴、三巴、四巴……最典型的还是右三巴。


我们以上说的巴纹也多见三巴、四巴纹,热心的观众们应该也发现了二巴纹,与我们的中国的太极极其相似。


而多巴则像多股力量的融合。
值得一说的是,日本纹样有一点做得很好,在原生元素贫瘠的情况下,日本纹样也在不同时代大力创新着。


中国的涡纹历史十分悠久。
新石器时代彩陶就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它的成熟于青铜时代。你看商周的青铜器上形为中间有一小圆圈,周围有四至五个钩曲阴线,这就是涡纹。


中心的圆圈代表北极星,曲线似龙腾飞之状,作为龙的抽象拟态,涡纹是“青龙之象”的星宿表达。
涡纹是古代图法的一种,为古代祭司所用,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这是中国特有的星象崇拜,而日本并没有星宿的崇拜观念,并且是在汉代以后才开始使用这一纹样,是自然崇拜的体现。

后世望“纹”生义,像旋涡流水,故而称为“涡纹”。
中国涡纹商周文物非常的多,但后世发生断崖式下降,今天在少数民族地区仍能其踪迹。

日本的巴纹文物并没有比较古老的版本,目前可知较早载体文物是日本高野山金刚峰寺的《阿弥陀佛 众神来迎图》,这幅绘画来自十二世纪,它的美术风格与画中人物都并非日本本土元素,而金刚峰寺属于天台宗佛教宗派,这一宗派又正好来自于中国。

在此之前的相关传说仍有很多,但都不及中国商周时期这么远。所以会有人说,这类抽象几何图形有可能世界各地都会生发,但就目前发现来看日本巴纹源于中国涡纹可能性更大。
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到第二个中日纹样的差异点。撇开原产地之争,相似相同的纹样受到世界观影响,其文化内涵必定有所差异。
农耕民族天生喜欢云,这一点在中国古人身上,被放大到了极致。
你看,云雷纹于商周,云气纹于汉魏,朵云纹于唐,如意云纹于明清。

中国云纹从古至今传承有序,从未间断。
就连儒释道也没有一个不爱云纹的。
儒家认为云有礼,知时节。
佛家认为云寓意着色即是空。
道家认为云是人类飞升的阶梯。
中国哲学认为凡事都有一种“气”,云也是,它一动就是“运”,于是有了“运气”,运气连连。


日本的云纹大量的借鉴了中国云纹的形态,从隋唐直至明清频繁地汲取来自彼岸的艺术养分。最常见的有朵云纹与如意云纹,我们看江户时代以来浮世绘、和服朵云纹与如意云纹比比皆是。


另一种日本“云纹”——エ霞纹。日文中工霞纹意味形如“工”字的缭绕霞纹。工霞纹单一板正,线条平行,较为简约工整。


虽与我们的烟云纹、云峰纹形状上相似,但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中国烟云纹、云峰纹主要出现在中国画、连环画领域,作为装饰频率较低,与工霞纹的装饰规则和排列组合也不尽相同,中国烟云纹视觉上更加大气舒展,更为灵动轻盈,展现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精神格局。

而工霞纹更加的精致细腻,有固定的日风范式,符合其民族的审美性格。
看到这里,想来会有人说:工霞纹可能起源于中国,也带有强烈的东方韵味,为什么我们中国设计师不能用呢?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中国传统纹样中为什么没有高频的使用这种工霞纹,而日本却高频的出现呢?
没错,频率是我们可以得到第三个中日纹样的差异点。

而频率差异将塑造主次之分,不断重复的纹样将塑造符号!
虽然中日有相同和相似的纹样,但出现频率并不完全相同,日本除了喜用朵云纹与如意云纹之外,还特别喜欢使用工霞纹。而工霞纹无异乎形成了日本纹样的经典符号之一,是日风的代表纹样,形成了日风的固定范式。
因为出现的多,所以它成为了大众视野里的主流。

工霞纹样式的纹样在中国的装饰领域确实出现率很低,在日本却很高,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传统纹样中没有高频的使用这种工霞纹。
丹顶鹤是中日韩三国的吉祥之鸟。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朝鲜、韩国、日本等地。在中国,丹顶鹤俗称仙鹤,与道家关联最深,鹤纹形象常常仙风道骨,而最主要的寓意是长寿与飞升。
《淮南子》曰:“鹤寿千岁,以游其极。”
关于鹤的道家传说也不绝于耳。鹤在百鸟之中,仅此于凤凰,被尊为“羽族之长”。鹤纹继承了道家长寿和祥瑞的内涵,深入人心,在明清文臣官补中位列一品,在民间年画、刺绣、瓷器、雕刻中用以祝福长寿。
鹤纹常见翔鹤纹、立鹤纹,形态有自然形和团形等。与云组合成为云鹤纹,与松组合松鹤纹等。



韩国鹤纹深受中国影响,带有浓重的道家思想同时也复制了中国的官补服饰体系。
日本的鹤崇尚也是受到中国道家文化影响产生的,而比较有地域特色的是日本民间“鹤妻报恩”的故事。
日本平安时代时鹤纹已经比较流行了。特别是受到唐代纹样影响常见形式为松鹤纹。


鹤纹是中国瓷器中的常见主题,日本瓷器将其摹仿演化成新的日本式样,在江户时代初期九州佐贺县著名的“伊万里烧”最为典型。
你看这几个,中国这边叫团鹤纹,日本叫丸鹤纹;

中国更喜欢翔鹤纹,日本这边把二只展翅的鹤相对组成菱形,叫菱鹤纹。这是日本鹤纹的一个特色。


另外,日本鹤纹还在家纹有很好的表现,而且很有日本本土特色。其中折鹤纹是日本本土纹样。


但整体来说,中日鹤纹出现频率都很高,在许多造型上可谓十分近似。


在这些元素十分接近的纹样中,如何判断其地区呢?
这里就要提及美术史学的一个概念——“风格”。
即便相同元素、相同内涵的纹样经由不同民族的习惯和选择,将呈现不同的排列组合和色彩搭配,逐渐的形成风格特征。中日韩三国拥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同的纹样元素,但整体上三国所形成的风格具有差异性,进而形成了国家气质。

再举个例子,日本的菊花由中国传入,日本菊文化明显吸收中国岁寒三友之说,皇室更是惊羡菊花之美,其装饰菊纹在中国的基础上向精致靠拢,并频频出现。在今天已然成为日本文化的标志之一。
而中国的菊纹仍然延续着“花中隐者”的高洁物象和长寿的美好祝愿,备受人文和百姓的喜爱。中日菊纹可谓各具其民族风格。


中日风格在两国鹤纹上当然也有所体现。但即便如此,有的样本因日本对中国纹样全局的直接模仿导致了产地无法分辨。

以上只用龙纹讲中日纹样造型的差异,用涡纹讲中日纹样内涵的差异,用云纹讲中日纹样使用频率的差异,用鹤纹讲中日纹样风格的差异。
单凭以上的纹样对比,我们还可以通过很多层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原文载于:纹藏公众号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