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师
赏读|简述中华古砚史
时间:2023-03-23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352      分享:


一、汉——南北朝



中华砚史,源远流长,从原始到成熟,从简到繁,从粗到精,历经若干历史变革。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研磨器是砚的雏形,到了汉代,研盘与研石组成的研磨器具,影响着整个汉代砚的发展。形制从圆饼砚,砚板,再到兽足石砚,四神带盖三兽足砚,材质大都是砂石和青石。汉代始还出现了泥陶砚,红丝石砚,雘村石砚,铜砚,漆砚等。汉砚大都雄伟壮观,粗犷大气,龙,虎,熊,凤等各类猛兽跃然其上,巍巍壮观,好一幅大汉雄风气象。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砚开始出现,从三足,五足到多足,南北朝是壁壅砚的崛起阶段,材质多为青瓷或澄泥,青铜。这时期还有四足青石砚的产生,塌式砚的出现,使砚式日趋多样化。



汉 熊足汉砚


北周兽足澄泥辟雍砚

二、隋——唐




隋代因社会比较动荡,时间较短,只是继承了南北朝时期的壁壅砚,少有发展创新。到唐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砚式有了极大的发展创新,壁壅形,龟形,十二陶峰,凫鸟形,舟形,簸箕形,莲瓣形,暖砚,各种形制的澄泥砚相继出现,极大的丰富了砚形砚式,形成了澄泥砚的第一个高峰。端,歙,红丝,澄泥,虢石各类砚石大放异彩,争相夺艳。铁器的大量烧造,让铁砚在唐代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三台遗瓦改制砚也在唐代开始出现。


隋 马蹄足辟雍瓷砚


唐 虢石箕形砚

三.宋一辽一金



明贤陈继儒在《妮古录》中论砚道:“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中最相近傍,故镜需秦汉,砚必唐宋。”所谓“砚必唐宋”可谓深得识砚赏砚之法。到了宋代,砚式不像唐代那样追求丰满,而是受文人审美影响,形式极尽洗练之能事,所谓大道至简,纯朴自然,更注重于线的体现,线条简练,簸箕砚由唐至宋逐渐演变成抄手砚,这一砚式的出现,更是统制了砚史上千年。端,歙,澄泥在宋代都有长足的发展,各地砚台作坊大量出现,印款澄泥砚发展迅速,洮河,方城石,鼍矶石等各类砚石也初登砚史舞台,极大丰富了宋代砚材种类。


宋 抄手砚《古名砚澄泥诸砚》著录p104页

南宋 端溪三星高照抄手砚

四、明 代



明代砚式风格以庄严大气为主,侧重实用,不屑过度雕琢,反未遭琐碎修饰所误。恰缘于此,将明砚制成全形拓本,其形色乃格外端严朴素、厚重沉实,时代风范实为显然。
明代制砚自有规模,硕大厚重,体量雄阔。例如大抄手砚、大蝉形砚,其形皆洗练简约,质而不浊,观之可喜。明代亦属澄泥砚发展之重要阶段,澄泥砚中,则有荷鱼澄泥砚、梁公砚、牧牛砚、尼山精气砚、未央宫东阁瓦砚、铜雀台瓦砚等,皆世称名品,后代少见。尤其压模印文澄泥砚,更属巅峰时期,明代以后则渐为衰落,而为石质之砚代替。此亦一时技艺与风尚所决定者也。
诚然,一代之内,文房工艺亦自有其流变,明砚上承唐宋,故而厚直,至后期,则工艺趋向繁复细腻,自有审美之取势在焉,是以下开有清一代风气。明砚既有承上启下之意义,又有独自树立之价值,砚史之中,不可轻视也。
古砚唯珍,世人无法一一观赏把玩,故而以拓本流传,取影涵韵,以资赏会。将明清两代砚制成拓本,格调迥异,各有千秋,本期读者所见明砚及其佳拓,堪称明砚之代表,值得品味再三。


明 未央宮瓦砚 《龟阜斋藏砚录》著录P5页
明  牧牛澄泥砚

五.清 代



清代以来,澄泥砚渐衰,石质砚大兴。端、歙、洮、㠛村等石砚成为主流。康熙年间,松花石始成制砚之选,因其发源于清皇室龙脉吉祥地,乃成御用之品。另有砖瓦砚、漆砂砚、瓷砚等。品类良多,可证繁荣。其砚式,有门形砚、淌池砚、竹节砚、瓜迭砚、琴形砚等品种多多,工艺繁琐,制作精湛,刻工细致入微,以符文房之趣,而扩市场之需。
观其早期制砚,简朴大气,有明代遗风。至于中期过渡,逐渐巧饰增华,因材施艺。参考古砚,竞争创意,各类名品,臻于造极。期间,一批能工巧匠应运而生,制砚高手如:林佶、王岫君、顾二娘、董汉禹、金殿扬、顾圣之、顾公望、张纯、张燕昌等,各怀绝技,名垂砚史。
清代宫廷极注重砚品,亦为推动制砚工艺发展之一大要素,大量制作御铭砚,除御用外,大都赏赐有功大臣。仅仿古六砚,故宫之内尚存数千方。上行下效,民间也有大量铭文砚岀现,清中期已达最高峰。
因清砚工艺繁复,不惜工本,所以制作精良,不舍细节,立体方圆,毫芒毕见。制成拓本,即存砚形,兼有图画之妙,引人浮想联翩,足称欣赏之上品。然亦须制拓高手为之,否则清气不足,浊气有余,只见乌黑,不见透亮,岂能得鬓云鬟雾之妙哉!


清 乾隆御铭 仿汉石渠阁瓦砚



清 张燕昌铭  端溪虚心劲节砚

原文载于:聚砚斋公众号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