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板水印之纸上传奇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专家名师
赏读 | 木板水印之纸上传奇
时间:2023-05-27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155      分享:

一提到木版水印,人们往往会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那是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记载的雕版印刷实物。只可惜,它埋藏于著名的敦煌藏经洞,1907年被斯坦因带到了大英博物馆,1973年又被转到大英图书馆收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叶圣陶先生这样评价过木版水印:“它根据原画内容和笔意,持刀如笔,设色如画,用和原作一样的颜色和笔晕,在和原作一样的宣纸上来印,因而能够适应中国水墨画的特点,能够逼真地再现原作的真实面貌和它丰富而变化万千的笔墨意趣。”好的木版水印作品,能达到“几能乱真”的程度,让人赞叹。

粒粒皆辛苦  方增先画 张耕源 徐银森 木版水印  1958年

复刻国画让齐白石本人也分不出来的“虾” ,张玉忠刻印 1954年

木版水印,延续了古代雕版印刷术这一重要传统技艺的生命,并被逐渐借鉴于现代版画创作之中。水印木刻是东方版画艺术中的瑰宝,它既能取得苍劲淳厚、明朗清晰的肌理效果,又可达到水墨淋漓、朦胧淡雅的烟雨意境,还原性极好,至使绘画书法艺术况味无穷,流传至今,热爱它的人们尤为珍视。2006年5月20日,木版水印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  徐悲鸿画 陈品超刻  1958年

中国印刷术始于隋朝,完善于宋,元传入欧洲,明至巅峰,经历了雕版、活字、木版水印等阶段。木版画则是以镂板施印为途径的一项艺术,其历史悠久,题材广泛,遗存宏富,是中国版刻艺术史、印刷史、书史、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卢坤峰 姚耕云 方增先 张耕源 徐银森 陈品超刻印  1974年

秾芳诗帖 宋徽宗  27.2cm×265 cm  魏立中刻印 2012年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魏立中刻印 2011年

木版水印有“饾版”的旧称,据传是万历年间从徽州民间一种多色套版叠印法发展来的,因小木版形似五色小饼“饾饤”得名,主要功绩是解决了彩印问题。木版水印结合了绘、刻、印技术的古代彩色版画印刷术,目前在中国流传的木版水印主要根据画稿笔迹和设色的深浅、浓淡等,分别进行描摹,刻成若干板饾块,然后对照原作,由深至浅,依次叠印,因而用木版雕刻,用宣纸手工印刷,所用的各种矿物质颜色均以水调兑,而不用机器印刷的“油墨”,故称木版水印。


魏立中刻印 2012年
木版水印使用的工具

“饾版”水印技法解决了彩色套印问题  《十竹斋画谱》 魏立中刻印 2010年

明代胡正言创立“十竹斋”,集饾版、拱花等多色套印技术,绘、 刻、印于一体,成为中国印刷史的高峰,并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木版水印技艺甚至见证了中国古代科技史和文化史。


《十竹斋画谱》魏立中刻印 2010年

新中国成立后,提倡“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木版水印由原来刻版创作的诗笺、信笺印刷发展到能惟妙惟肖、神形兼备地印制笔墨淋漓、气势豪放的《雁荡山花》及唐代《五牛图》、宋徽宗的《五色鹦鹉图》、《富春山居图》等大幅艺术作品,标志着木版水印艺术已发展到新的里程阶段。

杭州十竹斋 《四美图》 木版水印 2014

在中国木版水印史上,北京荣宝斋1979年完成了一件登峰造极之作《韩熙载夜宴图》,3米长的画卷被分为1667块雕版,每幅画需要套印8000多次。

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和杭州十竹斋,是我国目前木版水印技艺传承的主要代表,它们不仅继承了明代“十竹斋”版画的一切技法,而且又有了很大提高,驰名中外。


魏立中《富春山居图》局部 木版水印

中国印刷术曾对西方文明产生重大的影响,却很少有人知晓,它的巅峰正是明代的胡正言的《十竹斋画谱》、杭州陈昌锡《湖山胜概》、湖州闵齐伋《西厢记》李渔《西厢记》的木刻水印艺术,在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基础上,以饾版、拱花等多色套印技法,将木版水印技艺推向极致。

十竹斋艺术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明代著名出版艺术家胡正言,原籍徽州休宁,侨居南京。由于屋前栽种了数根竹,便称自己的家与工作室为“十竹斋”,雇有刻工“十数人”。胡正言对刻工不以工匠相称,称他们为“兄弟”,并与其朝夕研讨,因此使得诸良工技艺,亦日益加精。不同于其他民间出版社,格调高雅的十竹斋出版了《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谱》《十竹斋印谱》,成为版画印刷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十竹斋画谱》魏立中刻印 2010年

《十竹斋画谱》魏立中刻印 2010年

明末胡正言编印的《十竹斋书画谱》是一本书画册,兼有讲授画法供人临摹的功能。分为书画、墨华、果谱、翎毛、兰谱、竹谱、梅谱、石谱八大类,收入他本人绘画作品和复制古人及明代的名作三十家。每谱中大约有20幅画,都配有书法极佳的题诗词,共180幅画和140件书法作品。


鲁迅评《十竹斋笺谱》是“明清以来文人士大夫清玩之最高成就”

在十竹斋水印木刻的制作过程中,画家与刻印艺人密切合作,与此前画家与刻工的工作相互分离的情况迥异。这使得画家能理解刻工的制作,刻工也能加深理解画作的艺术特色和意趣要点,从而使画家的意图能够准确地通过工人之手得以生动体现。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传统木刻版画受到了一次巨大的冲击。西洋的石版印刷等高效的机械印刷科技直接导致了传统木刻版画的一蹶不振、日渐式微。痛感于这一极其宝贵的传统技艺资源的衰落和流失,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邀约郑振铎先生共同出资,发起了重刻辑印《十竹斋笺谱》等典籍的行动。


《十竹斋笺谱》魏立中刻印 2001年

相比之下,《笺谱》比《画谱》更加精美,因为除了饾版彩色套印之外,胡正言在《笺谱》中还首创了“拱花”技法。“拱花”与凸版相似,把雕成圆纹凹陷的“阴板”拱砑在宣纸上,所绘花鸟鱼虫的轮廓,便以无色或白色的纹样凸现在纸面上,十分工巧素雅。

《十竹斋笺谱》魏立中刻印 2001年

木版水印虽然经过短暂的复兴,但由于缺乏主流艺术界认可和财政支持,极难生存。作为十竹斋现在的正脉传承人魏立中,却以人们难以理解的虔诚和痴迷,投身于十竹斋传统木版水印技艺的研究与传承。2001年,魏立中成立杭州十竹斋艺术馆,决心全面恢复并发展十竹斋传统木版水印技艺,堙没数百年的木版水印名坊终于得以重生。

《十竹斋笺谱》魏立中刻印 2001年

魏立中自幼学习绘画艺术,拜师陈品超,成为木版水印名家陈品超“陈一刀”的关门弟子。同时得到赵燕、冯远、全山石、张耕源、吴山明、张远帆、丁正献、徐银森等艺术家的指点。在继承、发展十竹斋传统木版水印技艺的探索中,魏立中下的是实功夫。对传统的挖掘、学习执着认真,对刻印制作全过程的每道工序一丝不苟。

十竹斋现在的正脉传承人魏立中

魏立中希望做最优秀最奢侈的印刷品,他觉得木版水印流传到今天,如果不能再呈现最好的东西,这一门技艺也就会成为《考工记》中失传的众多工种,更别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之类考究的匠艺了。


浙江十竹斋版画博物館

杭州十竹斋木版刻印的《富春山居图》、《五牛图》、《雷峰塔藏经卷》、唐868年王玠刻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及《二十四节气》版画、《西湖十景》、《千手千眼观音》等等,这些作品从刻印刀法、线条、结构、色彩、套印以及材料等方面都体现着地道的传统手工技艺的匠心独运,洋溢着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深厚气息。著名艺术史论家王伯敏教授亲自为杭州十竹斋题写了“十竹斋佳制,画刻印三绝。”

木版水印《唐玄奘西行图》由魏立中历时数月制作而成,体现了中国传统技艺和佛教文化的融合
木版水印工艺流程
十竹斋木版水印的9个工艺流程
1 组稿
木版水印的画稿必须是笔墨简练,用笔生动潇洒,拼图巧妙,色彩明了,还得适用于木版水印技法的发挥。“画须大雅又入时眸”是十竹斋木版水印选画的主要目标,也是十竹斋木版水印作品精、雅、秀风格形成的一个要素。

魏立中与张玉忠老师在商讨组稿的作品
2 分版
先由画家分色定版,即把画稿上所有同一色调的笔迹分归于一套版内,画面上有几种色调,便分成几套版,分版的方法通常是一版一色,但为了表现色彩的过渡与一笔多彩的效果,有时也使用一版多色,简单的色调一般需要几套至几十套分色版,复杂的原稿甚至要做几百套,乃至上千套分色版。不同色版的多次迭印,叫做“饾版”。

魏立中与张耕源、陈品超、俞泓等三位老师在分版
3 勾描
先用赛璐珞纸(一种不透水的透明胶纸)覆在书画原作上进行勾描。将画面上的线条、皴擦和色块一套套地勾描下来,然后再勾描到雁皮纸上,作为雕版所需的底稿,描好以后的画稿,极其精细地反复检查其笔触、神韵,同原作有无出入。一般需要具有较高绘画水平的专业画家来担任勾描。


4选材
木板一般选用梨木、白果木、桦木、枣木和椴木,刻版用的木料大部分是杜梨木,这种木料纤维细密、软硬均匀,长时间放置不会变形,易于保存。这些木料在使用之前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风干,这样遇潮遇湿以后才不会变形。

5 上样
选择与勾描稿大小相近的刨光木板,在其上根据稿面用手指揉涂上一层薄浆糊,将勾描稿正面朝下反贴在木板上,不可扭曲打皱,若粘贴时变形,则套印时必然产生偏差,直接影响印刷品质量。精细的勾描稿,可在勾稿上版后,趁将干未干时,用手指搓去表面一层雁皮纸纤维,使得刻稿更清晰。


6 刻版
待上样刻稿阴干后,在桌面上进行雕刻。雕刻时,右手握拳刀,悬腕凝神,力注刀尖,用左手大拇指扶刀,配合右手控制走刀的方向,同时防止滑刀,左手其余四指与手掌压住木版不使移动。镌刻之本在于用不同的刀法制作线条版、枯笔版、平版及拱花版等。以刀代笔,将线条的顿挫、抑扬、转折刻画出来,刻者必须领会原作笔法和特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明代李克恭以“刀头具眼,指节灵通”来形容刻版最恰当不过了。

7 铲底
画面刻好之后,用大小圆口刀,由木榔头敲打,将空白木板去掉,对线条密集处,则用刻刀小心剔除。另外,铲底时要注意深浅和版型,掌握合理的坡度,从而避免印版的变形,增强线条耐刷力。

8 水印
按照分版顺序依次进行套印是水印版面的关键,可以说是最为精妙的,它要求印刷者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而且要懂画理、有绘画技法,这样才能应对作品中的浓淡、干湿、用笔等一些微妙变化,复制出原作特有的艺术风格。印刷前要准备与原稿基本相同的纸、墨和颜色,根据原作的用料和神韵,依次逐版套印成画。整个印刷过程极其复杂,往往要通过印刷几十套甚至几百套版才能完成一幅作品。在印刷过程中,每个印刷技师的技术能力、经验和素养对印刷成品都有影响。


9 装裱
印刷完成的作品,需要经过装裱后再走向市场。书画装裱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装潢工艺,经过装裱的作品不但便于悬挂,还有保护作品与烘培画面效果的作用,装裱师根据画面艺术效果的需要,选择恰当的绢、绫、锦等装裱材料,并按原作分类,装裱成立轴、横披、册页等民族形式,也可托裱后装框,使水印制品的装饰与作品的内容相融合。
/ 大幅木版水印《千手千眼观音》/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版画多以线描的形式复制中国画,真正的创作版画很少。而由魏立中主持创作的木版水印《千手千眼观音》,长300厘米、高220厘米,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大尺幅版画,“十竹斋以饾版闻名,一直以来却少有大幅的传统版画,版画是印刷术的延伸,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
大幅木版水印《千手千眼观音》
《水月观音》作品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魏立中选择以敦煌莫高窟第三窟北壁中著名的壁画千手千眼观音为创作对象。从壁画到版画,这样的创作过程跨越了传统版画的复制性范畴,“这是一幅有创作意识的、独立的版画。”魏立中说。
大尺幅版画《千手千眼观音》制作过程
/ 木版水印《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而魏立中联合北京画院画家孙震生绘稿,并诚邀路甬祥、王文章、刘江、范迪安、何家英、吴山明等文人艺术家题写诗文,古为今用,将传统文化中的节气以版画的方式呈现,经历原画创作、原画分版、勾描、复描、上样、雕版、按版、涂色、印色等多套技艺流程,以一诗一画一节气的形式进行新的文化创造,让人耳目一新。完美的用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牵引传递另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绎了别具一格的木刻水印《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版画(部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版画画谱版(部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版画诗笺版(部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魏立中先生在其这部充满了艺术、诗意和自然的作品中,通过中国乡村中的植物、花卉、谷物、昆虫、鸟类,完美地描绘了这些生灵的冬蛰腊眠、或春夏迁徙,见证着天地之间的寒来暑往,岁月交替。
魏立中从事木版水印创作至今已有33个年头,与木版水印和十竹斋的结缘仿佛就是“命中注定”,也是魏立中 “一生的守候”。 魏立中以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显示了木版水印技艺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也为它的传承赋予新的希望。


小小的办工桌,承载着的却是匠人一辈子的光阴
2001年起,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杭州十竹斋艺术馆招聘了10余名美院毕业学生在十竹斋学习传统木刻。他还将原浙江美院水印工厂的十几位专家聘请回来传授技艺,并邀请诸多艺术名家工作室入驻杭州十竹斋进行指导。2014年,杭州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018年,魏立中成为“木版水印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非遗走进校园
“杭州十竹斋艺术馆”运营10多年后,魏立中逐渐意识到,400年前的木版水印工坊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下很难让从事者维持生计。这些被培养的美院毕业生,最后很可能因为生活所迫或其他原因而放弃这门技艺。魏立中深感应将其作为中国独有的优秀文化遗产加以传承和弘扬,他要做一位播种文化基因的传播者。
教育是改变当下中国传统艺术传承发展问题中最重要的一环。非遗要走进校园,在国内外更多的小学需要开设这门课程,学习技艺最好的方式,是从小时候开始就耳濡目染。十竹斋工作室设在杭州长江实验小学,通过4年的时间已经培养了100多名学生,每名进入木版水印社团后的学生,魏立中都要亲自指导他们长达1年的时间。受到胡正言打破画家和刻工分离工作传统的启发,现在的十竹斋致力于培养贯通绘画、雕刻、印刷的艺术家,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工匠。

魏立中在给杭州观成实验学校学生示范木版水印技艺
把木版水印技艺带入课堂
“让世界看到中国木版水印的魅力”是实现文化传承的必经之路。为唤起更多青年学子对传统木版水印技艺的关注,十竹斋中国美院版画系设立了“魏氏木版水印奖学金”。“木版水印艺术传承人才培养计划”也成为了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
十竹斋艺术作品展
近年来,魏立中从位于杭州中山北路的十竹斋艺术馆出发,已经走过了 “一带一路”上的 16 个国家,他把“活着的中国彩色版画印刷术”带到了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英国伦敦、瑞士日內瓦、美国洛杉矶、法国巴黎、印度新德里、西班牙马德里、德国紐伦堡、日本东京、丹麦哥本哈根等地,还连续荣获了“2015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和“2017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欣然书写下感言:“您对充满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印刷术的保护和恢复让我心生敬仰!感谢您让这古老的印刷术焕发生机。”
十竹斋走进英国王储艺术学院
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感言
魏立中以这几年连续的传承成果,十竹斋的作品积累,以不断举办的展览和传承教学的影响,更显示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的新锐之气。“我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永远是活着的,永远是在我们心里面。我们有责任、有使命把它传承好、传播好,不为别的,只因为你身上有种责任,因为你的称号叫传承人。”魏立中说。

来源:暨大文创研究院 民艺传承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