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陶瓷器物精神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当代陶艺器物也应该具有“创新性”“时代性”“艺术性”“人文性”“思想性”,反映出当代的意识及时代风貌。
“器”——指具有某种功能的物,如:鼎,是食器。戈,是兵器。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君子不器”之意是:君子心怀天下,思想无边、度量无边。
《易经·系辞》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象、用。《集注》朱熹曰:“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所以单就“器”这个字而言,可解释为“给用之物”。
“物”—— 《说文解字》里说:“物,万物也。”这已经是“物”的引申义了,因为“杂色”的东西太多,所以就由此引申出“万事万物”之义。
《列子》里说“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意思是说“凡是有外形、有声、有色的东西都是物”。《荀子·正名》里说:“物也者,大共名也。”《孟子·尽心上》里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这里的“物”就是指具体的东西。
将中国传统的优秀造型加以创造性活化、创新性发展,创作具有时代审美意识,并兼具经典造型的审美格调,找寻当代器物的造型语言。中国陶瓷艺术的本质在于怎样把器物的精神灌注到创新思维里去,而创新思维要尽可能地脱离固有的藩篱,超越现实,使其达到某种境界,所以创新是永恒的追索。
艺术创新的目的,是人在无意中感受到限制并试图突破它,这就是人的自觉,这种自觉反过来可以转化为思想和推进科学的动力。
所以,今天的我们要敢于突破自己固有的认识,创作出独特并具有深厚美学内涵造型的作品,了解中国陶瓷的辉煌成就以及当代陶艺发展现状,了解东西方陶瓷发展史,学习及研究中国历代传统器皿的发展文脉及成型的制作方法,运用当代陶瓷造型艺术的创作思维,开拓陶瓷材料语言精神,肩负起弘扬中国当代陶瓷器物文化的责任和担当。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符号,每种材质都有自己特有的魅力,是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对当代对艺术的认知和感悟、思绪解构着既定的程式,既是一种继承,同时也是一次瓦解与重塑。
把新的时代精神表现出来,具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符号。因为有些符号是恒久的,有些符号是可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符号的意义也在不断延展变化中前行,新时代的符号在被新的人定义。当代人对自我文化的秉持与创新,对当代陶瓷器物的理解和倾注,关系到器物文化的未来导向。
海德格尔是尼采之后最伟大的思想家。在1935-1945年间他讲解尼采十年后,从整体上彻底批判传统形而上学,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存在历史命运的最后一步,就是现代技术。
我们可以引申理解为就是要有创新意识及其带来的新技术新观念新人文,对当代陶艺发展而言,即创作出具有深厚美学和人文精神的新时代的当代陶艺器物。(摘自《上海工艺美术》杂志2019年第二期 作者:戴雨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