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耕石成田 “图书”传世——简说青田石雕文化发展史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专家名师
赏读 | 耕石成田 “图书”传世——简说青田石雕文化发展史
时间:2023-11-30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523      分享:
“九山半水半分田”,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境内近90%的区域为山地。特殊的地质条件孕育了中国稀有的“图书石”[1](青田石)矿脉,孕育了青田人世代相传的雕刻技艺,孕育了青田“三石精神”(投石问路的创新精神、点石成金的工匠精神、金石之交的契约精神),推动着一代代青田人竞相开放、创业天下。
青田石雕历史悠久,雕刻精细,神形兼备,写实尚意,诸法齐备。1964年,郭沫若参观青田石雕厂,对此盛赞不已,题诗赞之:“青田有奇石,寿山足比肩。匪独青如玉,五彩竞相宜。斧凿夺神鬼,人巧胜天然。”独特的文化基因,使得青田石雕艺术在海内外广泛传播,留下美丽的倩影。

郭沫若为青田石雕题
从“青田石璜”到“大者仙佛多威仪”青田石雕之于中国,不仅仅是一门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在青田石雕博物馆,可以看到最早被利用的青田石出土文物——崧泽文化时期的“青田石璜”。在浙江省博物馆,可以看到四只出自六朝古墓,以青田石料雕刻的卧猪。这些墓葬用品记录着青田石雕的历史踪影。它们虽造型简单,雕刻拙朴,却形神兼备,可见汉魏古风。
青田石原被用以雕刻成器,后来成了文人墨客书案上的一方印章。关于这一转变,不得不提到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清乾隆时期,青田学者韩锡胙著《滑疑集》传世,书中言:“赵子昂始取吾乡灯光石作印,至明代而石印盛行。”短短二十字,为后人寻青田石入印之始提供了重要史料。自石印盛行,青田石便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印石之一。明代篆刻家甘旸于其著作《集古印谱·印正附说》中写:“石质,古不以为印,唐宋私印始用之,不耐久,故不传。唐武德七年,陕州获石玺一钮,文与传国玺同,不知作者为谁。石有数种,灯光冻石为最,其文俱润泽有光,别有一种笔意丰神,即金玉难优劣之也。”同时代的藏书家郎瑛亦在其著作《七修类稿》中言:“图书,古人皆以铜铸,至元末会稽王冕以花乳石刻之。今天下尽崇处州灯明石,果温润可爱也。”从古人的文字中或可猜测,青田石入印与石印的盛行或有关联。毋庸置疑的是,青田石在明代便受到文人追捧,名盛至今。

青田封门石 林青云供图
至清代,青田石雕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甚至作为江南名产多次被选为贡品。1790年,在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节上,和珅、金简等大臣进献了寿礼“宝典福书”印章。其中一套为青田石制作的60枚印章,形状大小不一,选取乾隆皇帝诗文中含有福字的句子为印文,由名家篆刻而成。如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套由青田“灯光冻”制成的印章,依然散发着温润清雅的气韵。

青田黄金耀 林青云供图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远洋商贸的开通,青田石雕作品类型不断丰富,工艺亦不断提升。如民歌中所写,其“大者仙佛多威仪,小者杯杓几案施,精者篆刻蟠蛟螭,顽者虎豹熊罴狮”,类型从实用品扩展到了观赏品。可见,晚清时期,青田石雕的发展已大约有了今时之貌。
金石之交:从青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清代至今,青田石雕作为负有盛名的江南特产,从小小的山城走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它早已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一种符号,被赋予特殊的文化内涵。
青田石雕是“一带一路”的文化石,青田人是丝绸之路的先行者。据1925年英文版《中国年鉴》刊载,早在300年前,便有青田人携青田石雕经古老的“丝绸之路”远赴欧洲,以其致富,可见其深受欧洲人喜爱。

青田葡萄冻 林青云供图
青田石雕不仅仅是青田人赖以生存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晚清时期,它便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赴海外参与国际交流,传播中国声音。青田石雕曾于1899年参加巴黎赛会,1904年参加美国举办的圣路易博览会,1915年参加巴拿马世博会,并斩获银奖……改革开放以来,青田石雕更是先后在俄罗斯、阿联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交流展示,讲述中国故事。温润如玉的青田石上雕刻出的花鸟、鱼虫、人物栩栩如生,不仅让世界人民看见了精湛的青田石雕技艺,也让青田名扬海内外。
在国际关系日益紧密的当代,青田石雕更是中外友谊的见证者。它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联系着中外国家之间深厚的友谊。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朝鲜第1任主席金日成、印尼第1任总统苏加诺等都曾收到过青田石雕国礼;2010年上海世博会,195枚青田石肖像印被赠送给参展国政要;2014年北京APEC峰会,21位与会国家领导人每人获赠一枚青田印章。这些青田石雕作品被赋予“中国”之名,向世界讲述中国对各个国家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愿景。
投石问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新使命
走过了辉煌历史,发展至今,青田石进入了新时期的困境,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青田石产地受限,优质叶蜡石历经千余年开采,濒临枯竭。同时,受行业经济发展影响,青田石雕的手工作坊规模逐渐缩小,青田石雕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为保护青田石雕技艺,从国家到个人均作出了巨大努力。2006年,青田石雕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保护名录。倪东方、张爱廷、林伯正、张爱光、徐伟军等一批巨匠,先后成为青田石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们钻研技艺,带徒授业,奋力续写着青田石雕的故事。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青田县政府近年提出、构建了“十公里石雕文化产业带”,打造“中国石都,世界青田”品牌,培育了一批民营石文化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玉石在青田建立交易场所,形成了国内最具特色的产业结构,有力推动行业集群式发展。

青田印石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青田石雕行业体制发生了重大改变。在生产形式上,原有的四家石雕工厂进行了改制,青田石雕重新以家庭作坊形式进行生产。目前,由青田县石雕行业保护和发展中心履行管理职能,以加强青田石雕市场管理,引导和促进石雕行业的健康发展。技艺传承方面,以师带徒的传统方式恢复,雕刻队伍迅速壮大。青田县政府重视石雕人才的培养,创办青田县石雕艺术学校,重视从业人员在职培训,注重与中国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积极培养技术精湛、富有艺术涵养的石雕人才。通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如今青田已形成了一支以8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首,60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500多位高级工艺美术师和中级工艺美术师组成的梯级创作队伍。
为改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失衡的情况,青田石雕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并指导青田石雕的创作与生产。青田县石雕产业保护和发展中心先曾后成立青田石雕研究中心、研究院;开通全国首家专业研究青田石文化的门户网站——中国青田石网、青田石雕公众号;建立西泠印社青田印学研究基地,与专业印石团队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开展学术交流和理论研讨,促进“印石之祖”文化的复兴;搜集整理、编印出版《青田石雕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青田石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福照(青田石雕)》等石雕理论专著。

「王雪艇八十以后鉴赏章」青田石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如今,青田石雕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6年,青田石雕荣登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获得“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殊荣,正式被列入浙江省“四个一批”重点文化产业;2008年,列入浙江省文化厅将青田石雕列入首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传承保护项目;2011年,“青田石雕QINGTIANSHIDIAO及图”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成为全国首个石头类的驰名商标。自2009年开始,青田以“青田石雕博物馆”为中心,结合“中国石雕城与青田石文化主题公园”等石文化产业基地,成功创建了国家4A级“青田石文化旅游区”。青田也因此成为了名满天下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石雕之乡”和“中国石文化之都”。
“青田”之“青”好比“东方之龙”,纵横四海。“青田”之“田”作为“方正之印”,印证沧桑。世代生活在青田的人民,或如东方之龙,侨行天下,或如青田美石,雕刻古今。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江工艺美术杂志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