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朝佛像艺术大赏(中)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专家名师
赏读 | 南北朝佛像艺术大赏(中)
时间:2024-03-16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37      分享:

南北朝时期,造像衣褶已不再追求线条的表现和雕饰的细腻,而在于对造像自身形态、体型的注意。这种力图挣脱线的造型结构,重在立体解剖的进展,由写意到写实的变化,是中国雕塑史上划时代的一个突进。它标志着中国北朝后期的铸铜术已渐臻成熟。北齐造像的价值,正在于它是由北朝造像向唐代成熟期造像过渡期中重要的一环。

阿育王像  南梁太清五年|四川成都出土|成都博物馆内
        这是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尊南朝阿育王全身像。阿育王像着通肩式袈裟,赤足站立于莲台之上,有头光,螺状肉髻,颧骨突起,八字胡。不同于其它立佛的是,佛像露出脚踝,同时服饰为竖线状,这是佛教刚传入中国时的阿育王形象的体现。

        阿育王像背面,其上方装饰有贴金联珠纹和化佛图案,头光的背面则是浅浮雕供养人像和山峦。

南北朝阿育王像
        阿育王是古印度最伟大的君王,一生可以分为黑阿育王和白阿育王两个时代。黑阿育王时代,其通过战争统一印度,杀戮不断。后因深感战争之残酷,放下屠刀,从而到了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共建立八万四千座寺塔。

越窑青瓷狮形插座  西晋|浙江省博物馆
       这是在西晋时期时流行的一种器具,整体为狮子造型,四足着地,威武雄壮,其背部有一管状柱孔。狮子形象在佛教造像中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狮子代表了威严无畏,兼护佑佛陀的意思。
道猷造释伽像  南梁中大通元年|四川成都万佛寺出土|四川博物馆
        这件道猷造释伽像的服饰和“褒衣博带”略为不同,带有明显的印度佛教风格。其薄如翼,紧贴于身。衣褶似道道水纹,像是身着佛衣刚从水里走出来一般。在此可以清晰的看到身体轮廓,这种服饰我们称之为薄衣贴体。

青瓷莲花尊   南朝|湖北武汉出土|湖北省博物馆
        莲花尊通体施以青釉。盖顶饰二层覆莲瓣,盖缘有三角状变形莲瓣纹,肩腹部堆贴刻划三层莲瓣。颈部则是飞天和神兽图案。莲花纹在南北朝时是一种较流行的纹饰。青瓷莲花尊一般出土于高规格墓葬,且较多成双成对出土。据推测,此类器物是专门的陪葬之用,与谷仓罐相似,且带有一定的佛教意味。

张元造释伽多宝像   南梁大同十一年|四川成都出土|成都博物馆
        中间是释伽牟尼和多宝佛,二佛并坐于莲台之上。身侧则是五菩萨,二弟子,二力士。佛的举身光之外有浅浮雕说法图,外侧飞天环绕。莲座边则蹲着两只狮子。多宝佛曾言,有法华经处,多宝塔必现。释伽牟尼说法时,七宝塔拔地而起,释尊分身云集,塔门开启,多宝佛邀释尊入塔,二佛并座。

毗沙门天王坐像  北周|四川成都出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天王倚坐于须弥方座之上,头部有残损。上身着铠甲及护颈,左手托塔底而置于腹前,右手扶塔顶。座底则是两尊夜叉托足,呈胡跪状。
比丘晃藏造释保伽像
        比丘晃藏造释保伽像的背屏上,我们能看到一些弯曲的线条,这些就是飞天,共有五对。飞天源自古印度神话中的护法神,他们是一对能歌善舞的夫妻,主管音乐。

青绿釉莲瓣纹灯  北齐|山西太原出土|山西博物院
        该器主要由底座、长柄和灯盏组成。整个器物均饰有忍冬纹和莲花纹,这两种纹饰具有很强的佛教意味。

菩萨立像
        这里的菩萨立像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北齐年间山西和陕西出土的立像,二是北周年间成都出土的立像。
北周菩萨立像

北周菩萨头像
        这些菩萨立像均出土于成都下同仁路,现场出土唐代及南朝佛像一百余件,其中多数属于南朝时期。这是成都近年来首次大规模出土南朝佛像,并且出土的佛像类型较多、时间跨度长,保存完整。
北齐菩萨立像

北齐弟子立像
       佛教摈弃世间荣华,因此佛和罗汉等出家人是不佩戴饰物的。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史纲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