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 | 清代五彩瓷上的民俗画(下)
时间:2024-06-10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47 分享:
清代康熙五彩瓷在表现题材上,出现了许多反映民间生活气息的题材。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戏曲故事、人物、花鸟、山水、宗教、民俗题材应有尽有。特别是大量耕织图的出现,形成了这一时期的一大特色,人物形象生动,景致安排巧妙,绘制精巧细腻。大起指大部分蚕只蜕皮完成,此时就需要频繁的投喂桑叶了。诗中描述妇人们照顾蚕只非常繁忙,直到午后才吃第一餐;同时以“妖歌”和“青裙女”的生动对比,慨叹绫罗绸缎的来之不易。
元代养蚕总结了三光,即指按蚕的肌色定饲叶多少,“白光向食,青光厚饲,黄光以渐住食”。饲蚕需要辛勤观察调整,薄饲勤添,及时去粪除沙。
下簇即把结的蚕茧摘取下来,养蚕阶段圆满结束,翁媪邻里互相庆贺、满堂欢笑。画面前景男子正在称量蚕茧,或为计收,或为出售。 窖茧目的是为了杀蛹,不使蚕蛹变蛾弄破蚕茧,以保护茧质。 在古代,蚕神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为了向蚕神表示敬仰,并表达对来年丰收的美好希冀,都要隆重祭祀蚕神。封建帝王们订立了祭祀嫘祖先蚕神的礼仪制度,乾隆七年还建造了先蚕坛,议定亲蚕典礼,每年春之季月皇后亲祭先蚕。 根据织物所需规格确定经丝根数,将缠绕在丝籰上的丝线以一定的张力均匀的卷绕到整经工具上。 妇人用纬车引线成纬,诗文将其比喻为中国古代神话中推雷车的女神阿香。 经纬齐备,就可以上织机了。此时已天寒,妇人投掷飞梭往复万千次,才能织成一小段。由此引出「罗绮伴」时当念织女「麻苎单」。 蚕丝在所有天然纤维中是最优良、最长、最纤细的纺织纤维,可以织制各种复杂的花纹提花织物。攀华又称攀花,心灵手巧的织女熟练使用织机织造出各式花纹的锦帛。 剪帛指妇人们将织好的锦帛根据制衣需求小心裁剪。《缭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中讲述了汉代宫廷舞姬不爱惜衣物,只要汗、粉沾污,她就不愿意再穿的故事。此节诗文引《缭绫》诗意作对比,表达了人们甘愿为守土边疆的将士们辛苦制衣的质朴情感。粉彩荷莲纹盘(清) 除耕织图外,清代瓷器中还有许多吉祥图案,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粉彩荷莲纹盘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作品。洁白的釉面上碧绿的荷叶婀娜多姿,随风摇曳,粉色的荷花娇艳欲滴,色彩华贵浓重,寓意莲生吉祥。 瓶器型端庄大气,直口出板沿,束颈,直颈,平斜肩,身微鼓,近足处微收,圈足,呈棒槌样式。胎密质重,内施素白釉,外通体施洒蓝釉,其色泽均匀稳定深沉蓝如海。金彩和洒蓝釉交相辉映,沉静中见辉煌,绘画精美细腻,金彩部分保存较好。显示了清代鼎盛时期富贵高雅的陈设赏器。 聪明的画师还制作出了系列瓷,以连续内容展现,使之更加富有情调。最有代表性的是十二月花神诗文杯,按照月份分别描绘了十二种花卉,代表不同的月份。 传说中魁星掌管文运,所以在古代的中国几乎每个城镇都有魁星楼、魁星阁。魁星一般为鬼魅形象,一手执笔,后踢一足,回首后望。相传其手中的笔专门用来点取科举士子,故读书人将其视若神明,加以膜拜。希望“魁星点斗,金榜题名”。这一笔筒将魁星点斗的传说画在上面,无疑是为了取其金榜题名之意。魁星在蓝色的底色映衬下更显得突出,红色的飘带则与冷色的底色形成了鲜明的冷暖对比。上述文字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