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王中:城市的记忆与未来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深度访谈 X 王中
老北京记忆
图1:《95计划-朝阳门拆迁》,1996。该系列与王中对北京这座城市的记忆息息相关。
图2:《方舟1号》,2013年,首尔索玛美术馆收藏。王中通过青铜、不锈钢两种材质的碰撞,表现传统与现代、人性与秩序的碰撞。
《北京记忆》, 综合媒介 ,2016 ,王中
图1:人文机场营造的四个“艺术+原则”
图2:大兴国际机场指廊《爱》,许小艺、邵旭光、赵丽娜
图3:大兴机场二层西南庭院《意园》,朱锫
图4:大兴机场二层西南指廊《花语》,马浚诚、张默一
图5:大兴机场《禅意》, 王中、陆志成
北京两面:延中轴线展开的王城与城市新中心CBD
武汉光谷广场《星河》王中、熊时涛、李震、武定宇、邵旭光
图1:雅典卫城复原图
图2:弗雷德里希广场上,展示着与雅典帕特农神庙相同尺寸的公共艺术作品《书之帕特农神庙》,由民众捐赠的十万本书搭建而成。© 设计:Marta Minujín
图1:芝加哥千禧公园公共艺术作品《皇冠喷泉》,放大的民众成为焦点。© 设计:Jaume Plensa
图2:芝加哥千禧公园公共艺术作品《云门》,倒映出跟随时间变化的独特城市风光。© 设计:Anish Kapoor
图1:王中提出的“AUD软城市”理论
图2:“城市中国”研究计划
美国高线公园前身为纽约中央铁路西侧的高架桥,如今的高线公园充满人文艺术气息,市民可以充分享受自然人居的美好状态。
您是如何与艺术结缘的?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平衡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W:城市公共艺术起源于欧洲,经由20世纪初“城市美化运动”开启传播,1959年费城成为第一个“公共艺术百分比”条例实施的城市,至1970年代,针对城市空心化倾向,为恢复城市中心的良好环境和吸引力而进行的城市景观改造运动进一步扩大。1999年,英国城市工作专题组在《迈向城市的文艺复兴》中(Towards an Urban Renaissance),首次将“城市复兴”的意义提高到了等同于“文艺复兴”的历史高度。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提出文化核心竞争力,世界的中心正在向文化积累厚重城市转移。公共艺术同样影响着其他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认为公共艺术是创新一代的新经济发动机。韩国制定了文化政策振兴法,并于1995年实施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中国台湾地区于1992年立法设立“文化艺术奖助条例”,并于1998年正式颁布“公共艺术设置办法”……这个过程中,公共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发展,公共艺术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在王中的作品里,无不思考着关于自然、生命、人、城市的内在关系。图1:《临界门》,2017;图2:《平衡道》,2006;图3:《生命》,1998,台湾金宝山事业机构收藏。
在国内,您认为哪些城市的城市建设与公共艺术发展得比较好?
W:青岛的整体规划很好,尤其是轨道交通,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家组,会延续10年来研究构建。包括它提出轨道交通的四位一体,让艺术去塑造空间。上海规划的也比较好,特别是一些老城区的微改造。成都、厦门也都是不错的城市。
您理想中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子?
青岛地铁2号线-海游路站,北京央美城市公共艺术院
《申城漫步 》作品位于上海繁华的BFC广场,由英国艺术家Julian Opie创作,在城市中汲取灵感,将摩天大楼绚烂的灯光,街头的人群攒动融入自己的LED装置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您希望向年轻群体传递怎样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