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潮现象的思考—文化维度和商业维度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专家名师
观点 | 国潮现象的思考—文化维度和商业维度
时间:1970-01-01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476      分享:


近日,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薛镭应邀出席2021上海国际广告节新营销论坛,并发表以“国潮”为主题的精彩演讲,分享他对国潮现象的解读和思考,引发与会者的热烈反响。



在演讲开始,薛镭教授从语义学的层面,对“国潮”这两个字做了多角度的分析。他指出,“国”字是中国、本土化的意思,这点没有异议。它包括有四个方面的含义:即中国文化、中国元素、中国品牌、中国制造的产品。而“潮”字指的是风潮、潮流,潮流下的品牌称为潮牌。那么,中国的潮牌,简称为“国潮”,这是目前认可度较高的对国潮的一种解读。其他角度的理解还有,引领风潮的人,我们称其为潮人,这些中国的潮人所代表的品牌,也可以称为“国潮”;或者说中国制造的中国品牌的产品称为“国货”,这些国货回归市场的潮流,也可以称为“国潮”。


 

接着,薛镭教授分析了国潮现象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动力。他认为,有五个层面的因素推动了国潮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政府的积极推动;

第二,中国文化元素的复兴;

第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第四,年轻人消费观念的改变;

第五,个性化趋势。


同时,这五个背景因素蕴含着三个角度的深刻变化。


第一个变化,政府对本土品牌资源的再定位,从过去不那么重视到现在的重点扶持;

第二个变化,企业对国内市场资源的再探索,过去企业盯着国际市场,现在开始重视内需;

第三个变化,消费者对于本土文化和产品的再认知,特别是年轻的消费者,开始对国货产生更多的信任。


 

关于消费者对本土文化和产品的认知转变,薛镭教授给出了推动这种转变两个维度的条件。



在文化维度上有四个方面:

一,优势认同转变,国人开始建立文化自信;

二,文化需求日益增加;

三,文化消费意识的建立;

四,自我文化的认知,国人开始将文化元素作为自我个性的体现。


在商业的维度上,有四个方面的发展条件:

一,渠道变得多元多面,消费者开始对国内国外品牌不做严格区分;

二,成本在结构上有延伸,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产品带来的文化上的感知价值;三,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国内品牌的产品同样有质量保证;

四,服务得到不断改进,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的产品不再有后顾之忧。


 

最后,薛镭教授在演讲中谈到,我们应该怎么做,让我们的民族企业和本土产品可以把握好国潮带来的发展机遇。他指出,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虑。


第一,政府角度。政府应继续建设健康的营商环境,包括坚持开放公平的营商环境、给予中小企业扶持和优惠政策、建立良好的产业孵化能力和畅通的投融资渠道、推动地域文化;


第二,创新角度。我们要鼓励创新,包括品牌建设需要创新意识、重视产品设计、创造出新的商业体系、建立有效的运营、服务体系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第三,质量角度。我们必须重视质量,不能出现质量瑕疵,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








近年来,薛镭教授一直关注中华老字号经济文化价值研究,带领研究院研究团队,完成中宣部国家高端智库项目《中华老字号经济文化价值与发展情况分析》,相继发布相关研究课题、政策报告和政策建议。并持续和商务部就中华老字号的可持续发展课题开展合作研究。


-END-



原载于: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