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鲁生:大美绘出新征程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专家名师
观点 | 潘鲁生:大美绘出新征程
时间:1970-01-01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82      分享: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大学考察,首站来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明了美术、艺术与科技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指出了美术与艺术在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意义,并对增强文化自信、深化国际交流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路径和方法。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庆特别展

作为美术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站位,落实到位,践行使命,切实推进新时代美术和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融合创新,深化认识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深刻阐述了新时代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的本质关系和内在联系,指明了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方向。


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勋章

(党和国家勋章奖章设计制作团队) 


艺术与科技是人类文明的两种形式,二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必然联系。成功的艺术创作和科技创新都具有突出的创造力,体现人类的思想和实践能力。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看,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具有共通的基础。特别是信息社会,新的技术生产力和生活方式为推动美术、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提供了更广阔空间。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主创2018年上合青岛峰会国礼


设计学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产物,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属性。在当下新技术革命与文化艺术交流融合的背景下,设计已不单纯是技术驱动下的创新或审美样式的创造,更是一种生活本质的探索与回应,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建构,既形之于具体的“物”,也诉诸生活方式、关系和理念的建构。


“为人民而设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与设计作品展

对艺术院校而言,新文科背景下设计学科发展,要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急需,研究中国现实问题,探索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学科体系。要进一步强化设计学科自身的交叉属性,在推动与新文科各学科门类的融合创新的同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设计学专业深入融合,推动中华传统造物文化精神与当代设计学建设的融合,实现从围绕设计学科单科发展到构建艺艺跨界、艺文兼顾、艺工融合、艺管相契的多层次、小综合学科专业发展体系转变。在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利用科技发展成果,实现中华文化的现代化塑造与表达,增强中国设计的影响力与自信力。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 《铸梦》(作者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师徐强)


美在乡村,把美术元素融入乡村建设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这一论述深刻阐述了美术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具有的积极意义和重大价值,启示我们在决策和规划层面,要提升“美”的意识,在经济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注重美术元素、艺术元素的注入,构建一个美的生活环境和育人环境,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生命重于泰山——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防控抗疫阻击战”主题创作


这一“美”的意识,尤其要体现在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行动上。乡村振兴关乎社会民生、关乎乡村面貌,更关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在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进一步指明了乡村建设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潘鲁生著 《美在乡村》、《手艺农村》 

村建设需要注入“美”的元素。美丽乡村应该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应该是能触景生情,找得到生活的美好记忆,保留得住当地的特色传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正是我国乡村价值肌理重塑、形态面貌快速演变的阶段。乡村建设需要规划,需要设计,需要美术元素、艺术元素深度参与建构的新时代乡村美学。有了美的元素,乡土才更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农民才能增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动力,乡村经济才能实现提升发展,乡村风貌才能重构新颜。需要注意的是,乡村的美来自于居民的生活实践之上,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违背农村发展规律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避免因为审美缺失带来的情趣丧失和心灵枯萎。乡村之美一定是保留乡土记忆、乡愁温度的美,是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的美。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开展研究生乡村志愿服务活动


作为艺术院校,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引领师生积极参与城乡营造项目,扎扎实实,一个村落接一个村落做起,把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作为艺术人才培养和艺术家自我实现的现场,将美术元素、艺术元素的笔触落到乡村规划建设中去,以艺术创作与设计服务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建设。


美美与共,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突出强调了美术在增强文化自信中的使命任务,突出强调了美术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突出强调了美术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中的艺术魅力。

当前,在世界朝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的历史时期,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胶着较量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还不够了解,不够理解,甚至还有不少误解。面对世界之大变局,面对西方世界和我们价值观的差异,要做好国际交流,应该主要从两个方面做好工作。


2020年7月15日-12月15日  “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


一方面,要扎根中国大地,坚定文化自信,以我们已经形成的学术研究范式,和自己的学术理论体系来建构学科范畴。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民间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是民族的“根”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宝。民间文艺中具有审美和意识形态属性的多种文艺品类和样态,与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生活方式、思维、情感、道德准则以及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联系,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完善传统文化相关学科的学科体系,推动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将中国数千年传承不断的文化遗产、民间文艺文脉提升到学科层面加以发展,既是借鉴多学科的发展成果,开展系统研究和教育教学,也是从本土生活和文化出发,对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的文化体系、话语体系、知识体系开展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并支持实践发展,从而进一步梳理并明确自身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和理路,实现民族文化的振兴发展,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


2020年9月28日《中国民艺馆》英文版合作出版签约仪式

《中国民艺馆》5种图书英文版获“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资助


另一方面,我们要面向国际社会积极传播我们的文化,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和吸引力,共同参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来,要发挥好人文学科,特别是美术和艺术的直观性和感染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点就是心与心之间的相通,经典的艺术作品就是国家与民族的心灵图像,可以增进彼此了解,实现心灵沟通,增进价值认同。我们要通过文化交流特别是美术和艺术作品的交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新发展展现出来,使国际社会了解,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具有崇尚天人合一、珍爱自然生命、胸怀家国天下、推崇开放包容、盼望和平富足的胸襟气度。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美术和美术教育工作,使我们备受鼓舞,深感使命在肩。在今后的教育方向和创作道路上,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服务国家战略,坚持为人民而设计,共同绘就祖国美好的明天。


作者: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


原载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