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专委会秘书长陈岸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之路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专家名师
观点 |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专委会秘书长陈岸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之路
时间:1970-01-01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71      分享:

   

------

本文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在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中的讲座实录,题为《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之路》,在此图文共录,以飨读者。

------





  讲座主题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之路


主讲嘉宾

陈岸瑛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

 

时间

2021年7月11日


地点

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


-----



讲座实录


1

我主要研究美学和艺术理论,最近这些年参与了一些非遗的保护工作。首先想给在座的大家提四个问题:为什么要坚持使用天然漆?为什么要传承或者学习传统的漆艺?漆和漆器的当代价值是什么?传统的漆如何走进现代生活?


只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发展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我们怎么看待一件艺术作品?从艺术的本体出发,包括材料、工艺、形式,这个形式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人群的某种功能性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形式。艺术还有另外一个部分,我们一般把它称为内容的部分,包括题材、主题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种形象,这种形象是一个具象的东西,比如说一只老虎、一只凤凰。这是认知艺术的几个基本维度。


李洲武工作室以老虎作为彩绘纹饰的漆器

传统工艺和国家的政策文件密切相关,十四五规划里已经明确包含了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的宏观政策,当需求变高端了后,供给侧要改革。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2004年,中国成为最早加入公约的国家之一。而后又通过了非遗保护法,建立非遗保护体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经常会产生一个误解,最常见的是说它既然是非物质,那就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如果不做产品,没有产品和用户相连接的话,怎么展示文化?即使是讲故事的人,也要用到物质性的材料,我们的语言、声音,不同地方的人讲语言,发音不一样,基本的语言材料和意义也不一样,这是非常物质性的成分。所以非遗里面包含了大量物质的成分,我们绝对不能望文生义。那么应该如何理解非遗?最简单的理解方式就是活态的优秀的文化遗产


图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非遗的保护手段由9个环节构成,确认、立档、研究、保存、维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传承与振兴是非遗的最高保护级别。对于活态,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生命体,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让它的生命得到延续,甚至得到增强。延续生命就是传承,增强它的生命力就是振兴。非遗作为活态的传统文化,它在不断地适应新环境中再创造,就像习主席说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举个例子,很多时候我们会通过文化和艺术进行外交,但是光讲文物是不够的,因为没有人会否认中国文物的价值,没有人会否认中国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而非遗恰好是代表我们当代生活、当代文化的一个板块,它的优秀是极具说服力的



2

传统用天然材料、用手工的方式来制作。工业革命之后,我们已经生活在使用化工产品和机械化生产的时代,为什么要去恢复和保护工业革命之前的这样一种文化遗产?所谓的振兴就是让它的生命生命力达到一定旺盛的状态,才能叫振兴。我们的文化一般比较脆弱、比较高级,当社会综合条件都发生变化的时候,它怎么可能还活得更好?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我们的生活中寻找经验和案例。比如景德镇,在2004年以来,从整个产业规模、从业人数、文化活跃度和文化多样性来看,它的繁荣程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这是一个传统工艺振兴的显著案例。经过传统作坊式生产的业态复苏和陶瓷大师评选带来的市场优势,景德镇的传统制瓷业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优质创业人才,出现了“景漂”现象。作坊里面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周边来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家、设计师,如果形成了这样一种聚集,就说明所在区域的传统经济产区达到了一种振兴状态,这是判断一个地方是否得到振兴的基本外在指标。


景德镇陶瓷大学毕设作品展览
(图源:景德镇陶瓷大学记者团)


达到这个状态的产区其实有挺多,比如云南鹤庆的金属工艺,它在古代从来没有振兴过,今天振兴了,鹤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在这个地方生活的很多白族人在走街串巷打工的过程中积累了其他民族的工艺和技术,改革开放后,藏族使用金属的传统需求得到释放,白族人便趁此涌入,学习藏族工匠的手艺,进而带回技术和订单返乡创业。1997年时,当地新华村的旅游业崛起,周边业态聚集,加强了推广。到了2010年,白族的工匠开始模仿日本银壶制作中产阶级的茶具,质量无差而价格极具优势。下一步就是旅游升级,从原来的大巴车的旅游转向一种休闲的文化旅游。


云南鹤庆银器
(图源:新华网)


为什么他们可以振兴?振兴传统工艺的一个社会条件是什么?其实十九大报告说的特别好,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化。从温饱到小康,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和文化丰富性、多样性的追求,是中国传统工艺在新时代条件下走向振兴的根本保障。刚才所举案例的振兴是在新时代之前,只能说在走向小康过程中是不平衡的。而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的振兴是全面振兴,是全面小康,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产区、传承人会走向、达到一种振兴的状态



3

如果从学理上来分析社会历史进程的话,我比较倾向于用这样一个解释模式,就是现代化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粗放型的现代化时期,我们传统的艺术形式由于脱离生活和生产,缺乏创新创造的活力而固化。但是当现代化发展到一个更高阶段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全面小康社会现代化,传统工艺就有一种重归生活和生产的趋势。因为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需要各种各样的精神文化和个性化的基础,这时候传统工艺就开始具有创新和创造的活力,与时俱进。诞生于传统社会的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能得到复兴和振兴的前提条件就是,我们已经进入到现代化的第二个阶段——精细型现代化

 

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由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程度是不均衡的,所以在江浙、广东、福建一些地区的传统工艺会发展得好,而在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方是很难达到振兴的,除非这个地方是一个旅游区。比如贵州,就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保护了民族的建筑和传统文化。当地的老百姓过节唱歌、跳舞、做手工艺,已经不完全是为了表演给游客,这也是传统工艺或者非遗得到振兴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至此提到的传统工艺振兴的两个指标,一是传统产区吸引外来人员前来就业、创作,二是传统工艺在当地的非表演性和生活化


苏绣


中国非遗保护体系建立在2005年左右才建立。第一批传统工艺类传承人大部分是原来国营厂的下岗工人,手艺可能非常精湛,但是在对传统的理解方面有欠缺,所以还需要有新一代的传承人来传承和弘扬。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更多地向传统学习。很多大师级别的人学养很深厚,但是没到天花板,还需要我们新一代的人继续去努力仔细地研究我们的传统,才能真正地让非遗得到弘扬和振兴。



“非遗进清华”活动

(图源:公众号”清美非遗”)

 

社会从温饱到小康,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市场经济模式,非遗从一种轻工业、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转向一种文化内容生产——这种生产的潜在价值很高,能带来很多附加值。此时单一的统计方式不足以再去计量它的经济贡献了,因为它的价值已经离散到诸如旅游业等其他行业里面去了。
 
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常从四个维度振兴传统手工艺:一是政策支撑,当时的领导人亲自关心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成立中央手工业管理局,专门进行顶层设计;二是产业布局,过去国家统一管理工程材料和工艺工厂,然后找订单,形成完整的生产系统;三是人才保障,1956年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全国各地也成立了很多以工艺作为名称的职业技术学院,比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还成立了工艺研究所;四是技术支撑,比如中科院会参与陶瓷材料的研发。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产业振兴的状态。
 
为了实现文化振兴,今天采取的措施在结构上基本类似:政策上,有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产业布局上,有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域旅游、特色文化产业和非遗特色小镇文化;人才保障上,有非遗传承人群和职业院校中的传统工艺类人才培养;技术支撑上,有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扶贫工坊和文化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要想振兴地方产业,基本上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提供支撑。政府做规划的时候,应该在四个维度里寻找差距。


日照市非遗工坊
(图源:日照电视房车频道)



4

传统工艺振兴的经济目标是通过传统工艺振兴带动城乡就业、非遗扶贫、资源和创意聚集,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更长远的文化目标则是通过传统工艺振兴增强非遗生命力,重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所谓的传统工艺振兴,意味着要挖掘和实现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使其最大化,同时使得传承人群受益。而要想实现当代价值的挖掘和转换,我们可以从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出发。从需求侧看,我们要重视文化消费,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与非遗的结合;从供给侧来看,则是要提升传统工艺作为产品本身的价值,以及其作为一种活态文化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传统手工艺的GDP比重微不足道,但是产品之外的无形文化价值开始凸显。传统工艺作为一种手工造物方式,在满足衣食住行、宗教礼仪等各项社会需求的过程中,承载和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功能、形象蕴含了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而材料工艺则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挖掘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我们可以重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实现传统工艺的振兴,同时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融——从西湖到卢浮宫》是纪念中法建交50 周年的设计展,13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设计师,从西湖出发,研究杭州传统手工艺; 他们用融化与融解的思想,将传统解构并融入当代设计。

视频链接: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cwMzA3NTE0NA==.html?spm=a2h0c.8166622.PhoneSokuUgc_1.dscreenshot 


“水能凝结成冰,而冰又能融化成水”,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工艺的再造,需要一种解构的思维。我们需要在对工艺、材料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与工艺进行分解,从历史与文化出发,建立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从而实现中国传统工艺的振兴。





    

原载于:湖南非遗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