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才理事长,尊敬的各位会员代表:
大家上午好!
我很荣幸参加今天的大会,今天的会议我选了关于工艺美术行业科普模式的创建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我们北京工美集团和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在工艺美术科普这方面一直在做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和北京工艺美术学会的同志们研讨了一番,有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加快进行工艺美术科普基地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大家都很清楚,工艺美术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工艺美术品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体,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时时刻刻也没有离开过工艺美术,上到国家礼器,下到百姓锅碗瓢盆,每一件都深深打上了工艺美术的烙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受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下降。特别是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识逐年降低,淡化了传统文化,对优秀的传统图案、传统器物失去了兴趣,他们的审美角度已经很大程度西化,中国优秀的工艺美术宣传推广阵地已很弱化,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已然淡薄,这是非常可悲的,我们应尽快全方位建立起中国工艺美术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打造弘扬优秀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技能的体系和模式。
近些年,在习总书记的号召下,文化自信逐步深入人心。去年,习主席在观看了工美集团提供的国礼时说了两句话:第一句:“件件都是精品”,第二句“都是大国重器”。习主席都在不同场合为传统工艺美术站脚助威,摇旗呐喊,作为从业者,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创建出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工艺美术行业科普基地,大力加强工艺美术艺术普及工作,提高全民族对工艺美术文化与审美的素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北京工美学会创建社会科普模式的基本做法
(一)搭平台、聚人才,组建专业科普队伍
科普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建立稳定的专业队伍持续展开,北京工艺美术学会提出了在会员内部组建一个开展专业服务人才资源平台的设想,提出了“要把工艺美术文化和非遗技艺优势有效转化为社会公共文化和社会教育服务资源优势”的新理念,引导行业发展由以往依靠卖产品向既注重产品营销由注重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和教育服务的综合转变,得到了与会研讨大师的共鸣,由此,我们在学会内部正式搭建了“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公共文化和社会教育服务平台”,把会员中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吸纳到平台上来,通过共建共享形成合力,向社会提供专业的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和非遗技艺教学推广服务。通过近三年的持续努力,平台已聚集了30多位27个非遗技艺品种的老中青三代专业人才,为我会持续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
(二)推进“四进”战略,科普工作有抓手
为了让工艺美术科普有具体的工作抓手,既要分出层级又要照顾到普及面,因此我们提出了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和非遗技艺“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的“四进”战略,分步实施逐渐实现城市和乡村、青少年到中老年的社会全覆盖,希望通过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和非遗技艺科普工作,在提高全社会工艺美术文化艺术修养的同时,也为行业良性发展打好广泛的社会基础。
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近几年普遍受到教育系统的重视,特别是工艺美术非遗进校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艺术修养,又能在心手合一的操作实践中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此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欢迎。我们以专业师资平台课程的优势,向校方提供一揽子的多品种课程“菜单式”服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由我会派出和自主接课的平台老师开展的“进校园”工作就有16位,教学668场次、受众学生18123人/次、全市中小学近百所。有些长期接受服务的学校,已将我会的师资课程由课外实践学习纳入到校本课程。经过近三年的努力,2020年“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公共文化和社会教育服务平台”的课程资源已被东城区教委正式纳入了社会教学资源库。
近三年的“进乡村”工作,我们把科普工作和技艺推广与北京延庆区低收入村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这项工作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是持续开展“一村一品”入村培训,服务对象是一线农民,三年间培训农民41场820人次,由3个技艺品种扩展到14个品种,涉及6个自然村镇和市政府公布的13个低收入村;第二个层面是为当地手工艺从业队伍持续开展提高技能水平培训,共开展14个品种17场次培训430人次,再由他们继续带领当地农民致富;第三个层面是帮助孵化一个村镇文化企业建立非遗手作工坊,为他们提供专业培训、吸纳他们加入学会、指导帮助他们申报当地非遗传承人,积极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传统文化“进社区”“进企业”工作是促进北京“文化中心”建设、提高首都公民文化素养的工作内容之一。由于时间关系,三年来的工作我就不展开介绍了。仅2019年为例,学会服务平台派出老师承接了北京世园会举办期间创意生活馆的“千年工艺再现 传承非遗文化”展览承办和非遗文化和技艺体验推广活动,接待中外游客不计其数,参与手工制作体验者络绎不绝,大会闭幕后受到主办方的表彰;6月8日国家文化遗产日与中工美学会在北京承恩寺举办了《手艺·守艺——非遗生动实践、文化渲染生活》全国性科普北京主场活动;延庆区作为全国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试点区,7-8月学会组织服务平台14位老师参加了延庆科协志愿者服务活动,为6个社区388名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和乡镇文化员开展了15场次11个技艺品种的培训,受到延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区科协也因此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工作总结会中位列三甲并介绍经验,受到了区委宣传部的高度肯定。
通过“四进”战略逐年推进,北京工艺美术学会科普工作全覆盖正在落地生根。
(三)充分发挥职业技术院校和工艺美术公益机构的优势
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教育基地,技能的培养过程是能够吸引社会眼球的东西,也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我们应该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和资金优势开展科普工作。北京的技工院校中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院,北京轻工技师学院,北京工贸技师学院等都开设了工艺美术相关专业。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社会培训和工艺体验活动,我们北京工美集团所属的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近几年举办了很多的工艺美术技能培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其中包括大专院校的师生,行业从业人员,社会上对工艺美术感兴趣的人员。很多企业、中小学都组织学生和职工到学校开展工艺技能体验活动。我认为把职业技能学校作为科普推广基地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项,因为技工学院有专业的师资优势,有政府提供的资金优势,有能够可常年提供场地优势。
从公益机构上讲,我们北京工美集团所属的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展示了大量工艺美术精品,是高大尚的工艺美术教育场所,几年来通过开展举办工艺美术非遗大课堂,向全社会进行工艺美术优秀传统文化的推介,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和影响,从娃娃抓起,采取课上课下,展览展示、体验互动,全方位立体化打造工艺美术行业科普基地,为社会培养未来“大国工匠”、非遗传承人,促进全国工艺美术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作为公益机构不以赢利为目的更能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学习交流。
我们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可以为这些开展工艺美术科普工作有条件、做的比较好的单位挂工艺美术科普基地的牌子,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激励他们更好地开展工艺美术科普工作。
(四)发挥国礼作用,借势而上,广而告之。
近些年,我们对外交往呈现了新的局面,赠送国礼是体现大国外交的重要手段,我们北京工美集团承担了大量的国礼研发设计制作任务。仅去年一年就向提供了200多件国礼。国礼是最高级的工艺美术科普媒介和宣传推广的平台。国礼的制作工艺目前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件件精美,不仅受到了历届国家领导人的赞赏,更作为国礼走向全世界,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喜爱。我们要通过国礼在国内外的广泛展览展示和宣传推广,更让全世界的人民对中国优秀的工艺美术制作技艺深感震撼,彻底消除了人民心底里手工艺品都是粗糙的陈旧观念,国礼的闪亮登场也进一步促使工艺美术行业大踏步前进。
(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媒介开展科普工作
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和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近两年在抖音和各直播平台大力开展非盈利性质的工艺美术文化宣传活动,让大家特别是年轻人能轻而易举的欣赏到我们优秀的工艺美术精品和技艺制作过程,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目前还是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
以上就是我个人在工艺美术行业科普基地创建方面的一点认识和体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委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