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振纪:回望传统的髹饰生活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专家名师
观点 | 何振纪:回望传统的髹饰生活
时间:2022-10-14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418      分享:

对于传统,一旦用以“回望”“回眸”“回顾”之类的用语,仿佛我们便已下意识地接受了两个潜在前提。一方面是接受了传统文化对于当下来说仍然具有巨大的价值作用的观念。这种作用有可能是十分直接地来自于有形的、物质的文化表现,例如对美好的、迷人的古迹以及通过古物的保护与复原展示获得直接的价值,也有可能来自无形的、精神上的思想认识,例如对充满智慧的、具有启发性的发现与发明通过传播获得间接的价值。

另一方面是接纳了人的本质的形成离不开其历史文化背景这一观点,即接受了所谓“人是历史产物”的观念。在此前提下,人的出现及其已经形成的种种行为与习惯都有了历史脉络可以追寻,哪怕由于时间的流动与环境的变迁而形成了重重隔阂,但仍然可以借此证明人的存在。时间与环境交织的场景,正是人所经历生活存在的证据。

因而,“回望”便等同于连接起现在与从前的、过去的经历,并且间接地承认了曾经的、古老的传统存续的意义。


漆器,毋庸讳言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遗产当中独一无二的创造,是凝聚了华夏先人卓越造物智慧的璀璨结晶。

从原始时代开始,生活在今天中国大地上的人们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一代一代为创造美好生活艰苦拼搏。经过山河岁月的漫长洗礼,他们渐渐在山林海泽间奋斗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然,进而开天辟地缔造出属于人类的社会。在那遥远的史前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发现了这一自然界的涂料之王——生漆,并掌握其性状、发明出加工技术,应用于美化人类的生活。

这天然绿色的礼物,是自然界馈赠于华夏民族的,早在八千多年前便在华夏先民的巧手里成为艺术,与丝绸、陶器并肩成为最具中华特色的工艺技术,引领世界。


作为世界漆艺的发源地,中华大地孕育出了最为博大精深的髹饰技艺,林林总总、包罗万象。经历八千年的发展历程,不断推陈出新。雕、刻、填、堆、嵌、描、绘、涂、洒、贴等各种工艺,各色其色,形成后来“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的漆艺盛景。

时至今日,漆器已经融入中国人的文化血脉当中,成为塑造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所谓“文化”,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特・格尔兹[Clifford Geertz]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即“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而“传统”,英国学者亚·莫·卡尔-桑德斯[A.M.Carr-Saunders]则认为,“所谓传统就是储存,储存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过去世世代代的知识传到现在这一代”。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民族学家费孝通认为,“传统是指从前辈继承下来的遗产,这应当是属于昔日的东西。但是今日既然还为人们所使用,那是因为它还能满足人们今日的需要,发生着作用,所以它曾属于昔日亦属于今天,成了今中之昔,至今还活着的昔,活着的历史”。

这些解读都共同突出了传统文化与历史的关系以及与当代生活相关联的特征,并不同程度地指向其整体性、累积性与传承性,乃至存在于今天的生命力。


对“传统”的理论解释还有相对于“现代”而言的认识,与自18世纪开始形成的“现代性”相比照,凸显出了与“过去”的区别。但无论如何,这种差异都是相对的,人类对存在得以感知的历史状态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粘黏在一起的。

意大利历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Groce]有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解读,历史是以当前的现实生活作为其参照系的,这意味着只有当过去与现在的视阈相重合的时候才能为人所理解。


在当代生活之中,从传统的存续与影响中可以看到历史无处不在,过去和现在难以截然分开,它们都是人类文明共同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迈向未来的基石。这种感知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不同程度上在具体的生活中化身为有形或无形的遗产与人类同在。

世界各地各民族文化的遗产作为人类灿烂文明的组成部分,既有其共性又有各自的个性。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发展各有特色,华夏文明孕育下的中华文化别具魅力,自古至今从思想精神到物质创造都能独树一帜,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些精神与物质创造通过中国人的生活将历史和现实、过去与今天联为一体。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是“家”的观念,“家”一直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核心部分。家庭中涉及到日常生活的物质表现,便是与之相关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而构成这个日常生活场景的物质亦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造物思想。

明代哲学家王艮所谓“日用即道”,在表达其“格物”之志的同时,又阐发出了隐没于日常之中的生活用具所具有的深层意义。因为“日用之器”中的“器”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所需之物,同时又是了解人们所处文化情境真实状态的中介。


漆器便是这样一种能够展现出中国人传统生活的髹饰之物,从中可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尺度、人际关系以及社会情境。

一个漆碗、一辆漆车、一把漆扇、一张漆琴、一具漆屏……这些“漆器”皆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设计趣味,不但洋溢着浓郁的髹饰生活情趣,更展现出了中华文化艺术的特色与民俗风貌,并且折射出了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对生命、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

因此,漆器作为特定的文化产物,已然并非是一般日常用具意义上的“平凡之物”,而成为了能够在当下借以观照往昔的“非凡之物”。



通过生活中的漆器或漆器的生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人予美于生活的创造智慧。正如我国著名文物学家、漆器研究专家王世襄先生所说:“我国漆工艺几千年的发展和成就,对全世界的漆器工艺都产生了影响,先是东亚、东南亚,继而是西欧及北美。可以说世界上一切制造漆器或用其他物质摹仿漆器的国家,无不或多或少受中国漆器的影响。中国传统漆工艺曾经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短短几句话已点明了中国髹饰艺术对于世界漆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同时,当中的“曾经”二字又提醒我们当下存在的另一番情境。

区别过去与现在、传统与出新,对于生活在此情此景之中的人来说,其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说到底便是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在当今乃至未来的日子里继承与发现其价值。


来到21世纪的今天,中国传统漆器文化正面临着各种挑战,这些挑战似乎比过去任何时刻都巨大。然而,如若细细回望一下中国漆器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过去所遇到的挑战事实上丝毫也不亚于今天的境遇。

但是,中国漆器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科技进步的时代,既然“传统”与“现代”不能截然分开,而且它们在当前变得较以往任何时代都联系得更加紧密了。那么,这便意味着中国漆器在当代的发展同样机遇巨大,关键是我们如何立足于当下、认识过去、面向未来,创造出属于当代的髹饰生活。

文章源自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何振纪老师著《中国古代漆器》。

原文载于:沈绍安漆艺公众号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