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平:让世界遗产成为文明互鉴的最佳载体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专家名师
观点 | 陈平:让世界遗产成为文明互鉴的最佳载体
时间:2023-07-10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97      分享:

近日,为了践行文化传承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世界遗产文化传播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开幕。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发表视频致辞。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论坛组委会主席、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熊澄宇主持。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暨南大学教授陈平以“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互鉴的最佳载体”为题主旨演讲。
她讲到,非常感谢熊澄宇教授给了我一个向大家学习的机会。今天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是在世界遗产保护与研究领域内深耕厚植、业绩丰硕的翘楚们,我不敢班门弄斧。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关于世界遗产、遗产的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话题。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题目: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互鉴的最佳载体。
一、世界遗产
我想先举个小例子,也许这个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把遗产的话题变得生动起来:
当我们在一座城市旅行或者散步的时候,在街头小巷一家不起眼但颇具岁月的小店里,发现一些从未见过的东西:它们可能是一件木质的旧玩具,也可能是一件几经磨损的旧瓷器;也许被几代人精心收藏过,也许被无尽的时光冷落过。
但是,当我们与它相遇的那一刻,仍然会感受到这件老物件、老瓷器身上所记录的工艺、情感、习俗、文化甚至一段来自历史深处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它会瞬间将我们与祖先联系到一起,也会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份温暖或记忆。
当我们访问一个陌生的国度或一座陌生的城市时,我们会首先去寻找那些经常被媒体报道的名胜古迹,作为历史的符号和代言,它们在我们的脑海里早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这些或完好无缺、或支离破碎的古迹遗址之间,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古战场上的烽火狼烟、金戈铁马,能体会到成功者的万丈光芒,失败者的绝望悲凉;能触摸到历史的尘埃,并与之瞬间相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穷魔力;还能体会到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力量。
这就是世界遗产对于大多数人的意义:它们将我们与历史相链接,与人类的智慧和经验相链接。
我们会经常被这些小的感动所提醒:无论你身在何处、何时、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将会以不同的形式与祖先保持着一份关联。而这些遗产,又以其特殊的普遍价值,体现了人类集体智慧的精髓。它们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艺术、建筑和精神的物质表现,为我们洞察不同时期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二、遗产的延续性
由于民族与文化的不同,使世界遗产呈现出了浩瀚的内容:它们既表现了人类惊人的伟大创造力,也展示出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在它们面前,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和友善之态。世界遗产是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保持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就可以从过去吸取经验,减少未来错误的发生。通过理解和反思我们的过去,可以以一种更加自觉和谨慎的方式创建未来。
今天我们所有人相聚于此,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加需要彼此。我们因共同的遗产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团结在一起。在历经了无数个世纪的努力之后,人类才形成了多样化的文化,它们充分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正是这种多样性,需要倍加珍惜、精心保护,并传承给子孙后代。
与此同时,世界遗产是我们接受过去的一种方式。它时刻提醒着,我们的行为不仅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还会影响下一代。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拥有能够塑造未来的力量。这种力量提醒我们,积极保护世界遗产,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我们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将是我们留给后人的财富。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句话: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当我们把双手插入灰烬,并不是想重新点燃它,而是希望感受它的温度。
当我们努力保护、修复一座遗址、古城池、古建筑乃至一个小村落的时候,我们并不是想恢复它的历史风貌,而是希望它们能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挥洒余温,让我们后人记住自己的根脉和过往,以及它背后蕴藏的,是一个更加宏大的画卷——一个关于我们人类的故事。
它促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只有通过积极的保护行为,让遗产能够激励、教育和团结我们,不断创造机会,增加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
三、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只停留在它的历史意义层面,更应深刻认识到世界遗产的内在价值。许多遗产地有能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促进当地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并可以提升传统社区的能力。
它们可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创造各种就业机会,创造收入,使地区经济得到良性发展;而这些收入又可继续用于保护当地各类遗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不仅如此,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我们注意过去几代人的影响,并利用这些知识来改善我们的未来。
然而,仅仅依靠世界遗产地的实物保护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注重文化交流,只有通过分享彼此的思想、传统和经验,不同文明才能真正相互学习。通过对话和理解,我们可以弥合差距,打破障碍,建立相互赞赏的基础。
为了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样化、多方向的世界遗产文化传播知识体系,我们必须促进各国、学者和专家之间的合作。我们需要建立交流专业知识、研究和最佳实践的平台。这些倡议可以采取国际会议、联合研究项目和学术伙伴关系的形式。
此外,数字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沟通和分享信息的方式。我们必须利用这些工具的潜力来加强世界遗产的文化交流。虚拟旅游、在线展览和互动平台可以将遥远文明的奇迹带到我们的指尖,超越地理界限,促进可及性。
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交流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代人的任务。作为我们共同遗产的守护者和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我们承担着集体责任。
让我们以激情和决心承担起这一责任。在前进的道路上,让我们牢记中国哲学家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交流,我们可以进行深思熟虑的学习,开阔视野,接受我们全球文明的集体智慧。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说到“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
讲好中国的渠道多种多样,世界遗产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也是最具有说服力,最有形象感的载体。
让我们共同建设一个未来,让世界遗产成为国家之间的桥梁,促进理解、欣赏和合作。让我们相互学习并保持平等交流,因为我们知道,这样做有助于人类共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源:大文创研究院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