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 | 潘鲁生:传统手工艺的设计场域
时间:2023-10-14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
93 分享:
近日,2023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创新设计:长江流域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论坛在上海举办,论坛以设计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发展为目标,推进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用设计赋能非遗活态传承和跨界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主委黄震,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萧烨璎等出席开幕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主任朝戈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博物馆群总馆长杭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专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岸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的中国故事。论坛由全国非遗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主持,潘鲁生作主旨发言。2023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创新设计:长江流域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论坛潘鲁生以“传统手工艺的设计场域”为题,阐述传统手工艺的设计创新问题。潘鲁生指出:长江流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地,也是设计创新资源的聚集地,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设计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潘鲁生指出,传统手工艺是劳动者的智慧创造,也是民族的艺术源泉,关于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经历了生产属性、文化意义、社会综合发展的不断深化和拓展。传统手工艺的资源禀赋,包括传统手工艺思想及其影响下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和生活品质。在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传统手工艺的意义和价值。传统手工艺不只是历史文化的遗产,今天仍然具有蓬勃的文化动力。潘鲁生指出,要突出“设计”的赋能作用,使设计融会古今,以开放性的态度面对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进一步把握新时代特点和发展要求,赋予传统工艺新的时代内涵,对传统工艺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文化影响力。同时,我们要避免一味的标新立异,要提升传统手工艺文化与精神内涵的自觉度,加强相关研究,使学术理论成为实践的支撑,做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潘鲁生认为,生活日用是传统手工艺区别于纯艺术的本质区别,如果远离日用和民众,会失去生活的养分,缺乏万千生活主体的创造力,也难以实现手工艺真正的价值。不同于过去宫廷工艺服务于权贵阶层,也不同于一段时期以来“特种工艺”走入纯粹欣赏、把玩的狭窄空间。传统手工艺是生活的产物,也当在日用之中回馈生活。传统手工艺融入社区文化生活、激活乡村文化产业、带动百姓文化消费,在今天的中国式生活、中国式美学中得到应用、创新和发展。传统工艺工作站、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的建设在带动解决产业发展问题、推动文旅融合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探索出传统手工艺融入当代生活美学的好方法。潘鲁生表示,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意义上传承发展传统手工艺,不能停留在博物馆,也不能停留于学院课堂,要回归生活才是时代的使命。在设计中延续传统手工艺的文脉,就是续写一种历久弥新的时代生活,具有文化的温度。希望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艺术家关注手工艺,热爱手工艺文化,投身文化传承与设计发展的事业。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潘鲁生民艺馆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