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志民:潮州“大吴泥塑”艺术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专家名师
观点 | 陈志民:潮州“大吴泥塑”艺术
时间:2024-08-21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27      分享:

“大吴泥塑”历史悠久,潮州话俗称为“塗翁仔”,因盛产于广东潮州浮洋镇大吴村而得名。浮洋镇的大吴村、颜厝村以及相邻的龙湖镇的后郭村3个自然村,自古均有生产泥塑的传统,而且分工明确,各有特色,因而也称为“浮洋泥塑”。大吴村以生产戏曲、民俗人物“翁仔屏”及戏剧脸谱而著称;颜厝村以生产喜童、耍货为主;后郭村则擅长于生神、佛像。其中以大吴村生产的“翁仔屏”技艺最为精湛和最有代表性。

图1 《戏曲人物》吴潮昌作  民国初  背部盖“合昌”印款  高25cm  中国美术馆藏  陈志民摄

“大吴泥塑”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在我国众多的民间雕塑门类中独树一帜,最突出的是它的表现技艺。

制作成型技艺工序分为挖泥、炼泥、捏塑、烧坯、彩绘五个环节。泥料取自本地稻田间沉积于数尺之深的俗称“牛犟土”的陈年隔土,挖取后经过“困泥”及多种方法炼泥,形成极为柔韧细腻、可塑性极佳的雕塑泥。艺术表现手法多采用雕、塑、捏、贴、刻、印、彩有机结合,表现技艺尤以拍打泥片“贴塑”绝活更是炉火纯青,独具一格。艺人在塑造时根据人物造型动态先打筒身,然后将柔软的湿泥巴拍成薄泥片,根据人物动势结构捏贴于身。民间艺人熟知泥性,能将柔软的泥片在手中拿捏自如,形成飘逸的衣褶质感。掌握此雕塑技艺的难度极大,随心所欲掌控并非一日之功,呈现出极高的艺术表现力。这也是“大吴泥塑”区别于其它民间泥塑门类艺术的最大技艺特点。

图2 《断桥会》吴东河作  六十年代  背部盖“吴东河”印款 高25cm  中国美术馆藏

“大吴泥塑”在过去民俗活动中曾经扮演重要角色,创作内容大多取材于地方传统戏剧潮剧的情节以及民间传说、小说故事中大众喜见乐闻的题材,另一方面则取材于民间生活中有意趣的内容。“大吴泥塑”民间艺人还善于观察生活,幷从传统潮剧中吸收和借鉴,无论人物的神态、身段肢体动作有如戏剧的亮相,除了艺人采用写实的贴塑手法展现之外,还以夸张的动态肢体语言相互呼应,彰显出主题故事性的戏剧张力。新中国成立后,部分泥塑艺人转入枫溪镇进行陶瓷生产与创作。从民国跨越至解放后最有代表性的著名艺人为吴金福,创作了大量的戏曲作品,其中《薛丁山与樊梨花》,就是采用贴塑技艺运用于瓷塑上的成功之作。现在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还珍藏有吴金福不少的泥塑与彩瓷雕塑作品,对枫溪陶瓷雕塑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图3 《乡丁》清末民初  佚名陈志民摄

事实上“大吴泥塑”、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发展的最兴盛期都处于清末民初时期,表现题材均呈趋同性,大多数取材于戏曲、民俗。天津“泥人张”善于用写实的技法造型,以刻画人物性格见长。究其成因,或许与清末天津开关,所处大码头的地理文化背景有关,西方文化渐进,艺人有机会吸纳西洋的写实雕塑技巧,从而形成后期较为写实的风格。无锡“惠山泥人”则善于用“三分塑、七分彩”的写意手法展现,造型手法简约写意,随类赋彩,妙趣天成。而“大吴泥塑”则较注重人物个性及细节刻划表现,善于以线为骨格进行造型,尤其拍泥片成形技艺有如“量体裁衣”,把衣褶转折表现得栩栩如生,线条飘逸流畅,有“吴带当风”之妙,开脸传神,施彩素雅,可谓塑、彩俱佳,艺人得心应手的塑造技艺之高,令人拍案叫绝。由于它成长之地处于僻壤,偏安一偶,反而呈现了一种相对的“保守”意识,几乎没有受到西洋雕塑的“污染”,颇具宋塑遗韵,传承了中国传统彩塑的精髓,固守传统,反而形成了很“纯净”的民族艺术风格,这一特点优于其它民间泥塑门类。

图4 《戏曲人物木偶旦角头像》中  头像净高6cm  陈志民摄

“大吴泥塑”之所以一直不太为人所熟知,原因地处“山尾国角”,长期信息交流闭塞,未受到文化中心北方学者所重视。2016年中国美术馆为补填南方民间艺术品馆藏,派人到潮汕考察幷征集作品,本人将多年收藏的“大吴泥塑”两屏人物彩塑及一批木偶头像精品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其中一件作品原箱木罩盒右侧,留有墨书“民国念七年冬月立,龙田蔡心记号”。至今留有明确制作纪年款的作品极为罕见,它为研究“大吴泥塑”时代风格提供了确切依据,尤为珍贵。该件作品人物背部盖有“合昌”印款,据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王伟考证:“可知‘合昌’是大吴艺人吴潮昌的字号。吴潮昌(1904-1943),是晚清至民国时期一位颇有名望的泥塑艺人,擅长塑造戏曲人物,尤其是生、旦与丑角最为拿手。惜乎天不假年,四十不到便死于瘟疫。吴潮昌和吴瑞昌是堂兄弟,吴瑞昌是吴来树的父亲,也是吴光让的祖父。据吴光让介绍,他的父亲吴来树师从吴瑞昌和吴潮昌,但从吴潮昌处学得的技能更多。所以,吴潮昌作为晚清至民时期的艺人,在大吴泥塑技艺传承上,尤其是对于今天的大吴泥塑国家级传承人吴光让及其子辈,具有桥梁式的重要意义”。而另一件作品人物屏《断桥会》,则是擅长古装戏贴塑人物的老艺人吴东河所作。

图5 《弥勒佛》吴潘强传世之作  高约26cm  陈志民摄

“大吴泥塑”作为中国民间泥塑的代表品类,于2017年9月在“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展出而引人注目。在新闻报道中介绍:“大吴泥塑保留了早期民间泥塑的工艺技法,尤以‘压泥成片,褶片成衣’的手法独树一格……艺人们往往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体察和对生命情感的感知,捕捉其中最典型、最生动的瞬间进行提炼和升华,使人物神情直接对应真实心灵。民间雕塑有着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艺人们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步总结了一套成熟的泥塑创作经验。”2009年,其中的吴潮昌作品人物彩塑屏又再次入选“向捐赠者致敬—―中国美术馆藏捐赠作品展”,“大吴泥塑”至此名扬京城,以精湛的艺术造诣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好评。

陈志民, 男, 汉族, 1956年5月出生,广东澄海人。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雕塑在线网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