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锦、傣锦等4项纺织非遗项目入选2021年度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储备库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宋 锦
宋锦,是我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因其主要产地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宋锦的生产制作工序较多,从缫丝染色到织成产品前后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其产品的基本特点是采用了经线和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应用了彩抛换色之独特技艺,使织物表面色线和组织层次更为丰富,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广西壮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锦。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钱小萍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傣 锦
傣锦,最早出现在唐代,是流传在傣族民间的一种古老的手工纺织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特色,当地称“娑罗布”。主要产地分布于傣族世居的云南德宏、西双版纳、耿马、孟连等地的河谷平坝地区及景谷、景东、元江、金平等县和金沙江流域一带。傣锦每一种图案的色彩、纹样都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颜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象征吉祥;人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玉儿甩、叶娟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彝族(撒尼)刺绣
彝族(撒尼)刺绣,也叫“撒尼十字绣”,彝语称为“拿窝”,是流行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聚居区的一种民间刺绣艺术。相传彝族(撒尼)刺绣起源于唐宋时期,明清两代趋于成熟。撒尼刺绣按布纹的经纬运针走线,以斜十字针组成花纹,有单挑、双面挑、素色挑、彩色挑等多种手法,所绣制的多系背包、桌布、窗帘和花包头、花围腰、服饰花边等生活日用品。撒尼刺绣针脚细密,工艺精湛,图案构思巧妙,组织匀称,色彩明丽,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毕跃英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
刺绣是满族最具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自古至今一直流传于满族民间,经久不衰,以枕头顶刺绣最为精美。满族刺绣吸收苏绣、蜀绣、广绣等汉族名绣之长,将之与本民族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自身的品格和风韵,让人看到了满族先代的古朴民风和八旗女子的巧手灵心。满族刺绣用料以纱或缎织物为主,自织布和青白布为辅。作品布局上讲究左右对称,或对等呼应,或左青龙右白虎,或用割绣法使左右完全一致。满族刺绣花样繁多,将飞禽走兽、花草鱼虫、人物故事等内容尽皆采入幅内,表达出祈望吉祥的寓意。刺绣构图延续了我国传统的技艺法则,层层剥皮,疏密相间,做到了“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水准。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供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织锦专业委员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