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州瑞像图》
由苏州博物馆、苏州市非物质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主办,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邹英姿刺绣艺术工作室联合协办的“苏艺天工-大师系列”邹英姿刺绣艺术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邹英姿女士苏绣精品二十余幅,以“溯本”和“开新”为线索,其中复绣的完整版巨幅初唐时期刺绣《凉州瑞像图》(大英博物馆命名为《灵鹫山说法图》编号为MAS.0.1129,斯坦因编号Ch.00260)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展 览 简 介
展览以“溯本”与“开新”为线索:
“溯本”指对敦煌莫高窟流失海外的唐代刺绣《凉州瑞像图》(大英博物馆命名为《灵鹫山说法图》编号为MAS.0.1129,斯坦因编号Ch.00260)技法的挖掘、梳理、研究与复绣,以及敦煌莫高窟第 45 窟系列造像(7 幅)作品的绣制。

《敦煌乐舞》
第一部分“溯本”主要包括一号、三号展厅,是对敦煌艺术的致敬。展出了围绕《凉州瑞像图》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家在复绣探索过程中考察、拜访相关领域专家的文献资料,以及以劈针绣技法衍生创作的几幅作品。

《左胁侍菩萨》

《右胁侍菩萨》
第三展厅的敦煌第45窟群像,以艺术家特有的滴滴绣针法进行绣制,这种针法的特点在于针脚短,可以避免长针脚丝线本身对光的折射,非常适合绣制古朴典雅的作品。

《佛陀》

《迦叶》
“开新”指她原创作品图像内容与形式表现以及针法层面的发现、创制及应用。通过以上两条线索对邹英姿数十年创作实践及研究做一个必要总结,同时也对作为艺术品的苏绣的未来走向做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第二展厅以“开新”为线索,展出《冬至》《缠绕》《烟雨》《谷雨》《春分》《姑苏人家》《武生柯军》《时间都去哪儿了》等作品。

《缠绕》

《烟雨》
《时间都去哪儿了》是邹英姿在用自己的刺绣语言对古老的青铜器物注入了温暖的情感,作品被苏州博物馆收藏。

《时间都去哪儿了》
为更好让观众理解刺绣技艺及刺绣作品图像背后的信息,展览采取作品、文献、手稿札记三位一体的形式,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了解到更多作品产生的背后故事和艺术家创作过程的细节。
艺 术 家 介 绍

邹英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第十三届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妇女联合会第十三届代表大会代表、执行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届苏州市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传统工艺(织绣)产业教授。
六岁开始随母亲学习刺绣,后随恩师王祖识先生深研刺绣技艺,熟练掌握了传统苏绣的各种技法,通过参加文化部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培训课程,在继承传统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2008年所独创的 “邹氏滴滴针法”,是第一件获得国家刺绣技术专利的刺绣技法。自2011年起,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刺绣外观设计专利近百项,设计版权多项。“滴滴绣”、“英姿绣”和“英姿劈针绣”为国家注册商标品牌。
所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国内外展会大奖,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和马来西亚王宫等机构收藏。为国际友人和国家元首等名人定制的刺绣肖像也深得各界的好评。
展 厅 照 片





作 品 赏 析




《姑苏人家》系列

《冬至》

《春分》

《谷雨》


《凉州瑞相狮子》

四十年来,邹英姿一直身体力行以实现“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让现代设计走近非遗”的理念,用手中的针线努力讲述好中国故事。她以五彩丝线在梦幻和现实中间穿行,为苏绣传承与创新增光添彩,“绣”出了一个深情的世界。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环球网
上述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对该文字或图片权属若有争议,请联系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