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五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以通讯方式召开。会上,对学会各分支机构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性梳理。
2022年,学会各分支机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落实五届三次理事会提出的工作要求,围绕“坚持党建统领,恪守学会使命,引领行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的定位,着力打造“产业创造力、行业影响力、院校创新力、人才竞争力”,促推工艺美术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各分支机构在党建工作、机构建设、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科普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宣传推广、展览展示、各类大赛等方面,做出工作成绩。让传统造物精神得到弘扬,让工艺美术与生活美学精神相互交融,推动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提供行业发展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精神动力
(一)喜迎二十大,用匠心讴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各分支机构以不同方式,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理论、书画、雕塑、织锦、紫砂、纤维等分支机构,通过举办作品展、主题展、研讨会等形式,围绕“迎庆二十大,对党诉‘新’声”,用深情的匠心,热情讴歌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艺术来呈现乡村振兴、美好生活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展现当代艺人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的良好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以党建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各分支机构“坚持党建统领、恪守学会使命”,充分挖掘经典、活化经典、传唱经典;沉心创作饱含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豪情、彰显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生动体现百年大党初心本色的作品;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让艺术真正实现民族化、全球化,绽放具有中国独具特色的非遗风采,向世界手工业展示国粹技艺的魅力。特别是木雕、刺绣、鼻烟壶等分支机构,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以务实的精神,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带动广大美术家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扬文化自信之声,壮民族奋发之志,创中华手艺之新。
二、科普活动传播传统工艺美术知识,形成社会面工美行业共生、共创、共享、共赢的新发展格局
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号召,以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为契机,以学会主导的“手艺·守艺——创新争先、自立自强”科普教育周活动为引领,各分支机构组织线上线下互动,开展科普教育宣传活动,广泛传播传统工艺美术知识,让大众了解工艺美术历史,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一)以主题科普教育,传播专业知识,庚续传统工艺。在学会“手艺·守艺——创新争先、自立自强”科普教育周活动的引领下,纤维专委会的“植物染色的传承与创新”来自全国各地纤维艺术领域的高校师生及工艺美术艺术大师500余人参与。民艺专委会的《守望开拓——浅谈民间艺术》活动3000余人参与。鼻烟壶专委会的“喙笔润透显精雅、方寸之间映乾坤”内画艺术进校园活动,与2000余名孩子共同上了一堂架起心灵桥梁,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理论、刺绣、漆文化、藤铁、教育、会展等分支机构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了多项学术科普讲座,向公众普及工艺美术史论知识。大师们通过直播、视频等方式进行作品展示、作品讲解、互动体验等更为“接地气”的方式,让公众了解工艺美术历史、特点以及相关科普知识,让群众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引导和启发群众,尤其广大青少年对传统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的关注与热情。
(二)以论坛大讲堂,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分支机构发挥艺术馆、科普基地、专家学者等自身优势,举办论坛大讲堂等活动,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连接。织锦专委会开展150多场次的文化讲坛、亲子活动、研学活动,全年累计超10万人次参与。刺绣专委会会员在“汉语桥”线上直播课上,带领来自布隆迪、卢旺达、老挝等国家的近200名学生,感受中国非遗之美,领略中华女红文化的魅力。香文化专委会的首届香文化班学生游学郑春辉木雕艺术馆活动,砚文化专委会的打造“守艺十年录”“走进砚文化”“砚台铭文拓片欣赏”宣传品牌活动,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认同,坚定了文化自信,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以公益直播,宣传品牌,树立行业新形象。由学会主办,“非遗星球”承办的“工美云端会客厅”系列活动的第二场直播,以“国潮当道 手艺先锋”为主题,邀请到“徽字号”品牌主理人朱伟、“姚绣”品牌创立者姚兰、“朱炳仁·铜”文创事业部副总裁廖润丹三位现代手工艺品牌主理人,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在“国潮复兴”的大背景下,在品牌打造、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探索过程与成功经验,一同交流探讨了在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展望和憧憬。蓝印花布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元新,介绍了南通大学在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的支持下,培训了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近400位非遗传承人群,及南通蓝印花布蓝印花博物馆二十多年来在保护、传承、研究蓝印花布方面所做的努力。
三、展览展示、作品大赛、学术交流,引领行业扩大国内外影响力,开辟新赛道
围绕“引领行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的总要求,通过展览展示、各类大赛、学术交流,引领行业适应时代新形势、把握时代新特点,找到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的连接点,为中国工艺美术产业注入新动力,打造行业国内国际交流新平台,扩大行业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加快“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步伐,实现将工艺美术产品打造成为生活必需品的目标。
(一)以展览展示,提升行业影响。在学会带领下,织锦、玉雕、木雕、彩石、紫砂、刺绣、玻璃、微缩、漆文化、香文化、砚文化、协同创新、会展等分支机构,积极参与“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2022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大会”,以及其他各具特色的行业展会,宣传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其中 “海南黎苗文化创意设计征集及作品巡回展”,来自国内12个省市地区,以及美国、南非、英国等国家,共有400多人参与了展览,参展作品500多件(套)作品;《佰匞》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强国建设,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发掘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2022‘璃语东西’——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览,以全国巡展的方式,较为全面的向大众普及了玻璃艺术的历史、技术、艺术以及文化。
(二)以作品大赛,激发创新热情。今年以来,学会组织了“中鼎杯”“中艺杯”“中誉杯”“中匠杯” “中工杯”“中香杯”工艺美术创意(创新)设计作品大赛,以及“经典工美”作品大赛,各分支机构积极参与。作品大赛从创新意识、艺术表现、技艺水平三个方面进行比拼,重在创新意识强,作品契合当代工艺美术创作精神。每件参赛作品都是凝聚着工艺美术同仁精湛工艺和地域特色,激发了匠人的创作热情。
教育工委会在学会指导下,举办了“2022首届全国大学生‘毕业季’工艺美术类优秀毕业作品大赛”。大赛围绕“创意工美”和“科技工美”两个主题,从全国30所院校3000多名毕业生中发现和推介优秀作品,促进了国内院校间工艺美术学科交流,提升了设计教育水平,加强了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培育了新生代文化创意设计力量。
(三)以学术交流,开辟新赛道。“2002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大会”“手工艺50人论坛”,开启了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新的里程碑。来自理论、教育、青年、民艺、刺绣、彩塑、砚文化等分支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学会特邀的专家学者,登上讲坛,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在思想碰撞中寻求切入点、共同点、相似点和交汇点,编结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向、新格局、新赛道。
玻璃专委会的“2022‘璃语东西’——国际当代玻璃艺术论坛”,研究玻璃在不同时代语境下所体现的时代文化特征、审美观念及思维方式,探索玻璃和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非遗工委会的“大国巨匠・京彩十年——第十届北京工艺美术学术论坛”,深入探讨了工艺美术高端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为北京工艺美术未来发展绘制蓝图。
四、产教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引领行业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伟大战略,各分支机构积极倡导并推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推动产教融合,促进行业深度跨界融合发展,引领产业升级转型,推动行业向高质量、高效益迈进,引领行业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新工艺赋能,引领打造时尚美学生活。织锦专委会以满足时代需求为己任,坚持用“艺术生活化”的思维改变自我,提升行业自身的创造力。吴江市鼎盛丝绸公司、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嘉兴盐田织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开发新产品超过400个。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运用年轻人的视角设计出工艺典藏、“云锦+生活方式”、文化创意产品等不同品类,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东方尚品,营造传统中式美学生活。 “中国土家锦之乡”湖南龙山县的会员们复制和挖掘了160多种土家织锦传统经典图案,设计开发了《阳雀闹春》等新图案30多个,开发适合市场时代要求新产品100多种。
(二)新技术赋能,引领研发创造新成果。
竹工艺专委会探索竹工艺产业发展新方向,前期投资500万初步建成东阳市竹工艺家居生活体验馆科普示范基地,完善后将成为全国范围内最大的竹工艺产业集展销、展示、体验、科普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场馆;预计全国范围内,累计投资3000万元,建成涵盖12个大类100余个品种的生产、研发、设计、制造花园式工厂,以及加工贸易(OEM)配套体系。
织锦专委会单位会员长沙理工大学,依托专委会为湖南省残联“美丽工坊”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手工织机设计和图案设计中,将手工织机成本缩减90%,不仅大幅缩减了织机成本,还能使残疾人方便灵活的参与织锦活动。
(三)科教融合,培育新时代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理论、非遗、鼻烟壶、藤铁等分支机构,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为产区企业工艺师开办产品创新设计培训班,助力提升工艺师文化审美意识与原创能力,使他们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产品也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抓住传统技艺代表文化多样性资源得以复兴的机会,带动本地化的乡村教育和文化,广泛发动本地群众和外来者的共同参与,吸引更多城市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巩固本地企业,助力乡村振兴。
五、分支机构建设规范化、制度化,重视会员发展和基地建设
组织机构是发展的基础,各分支机构注重从基础做起,强化机构建设,重视基地建设,发展会员队伍,分支机构发展建设卓有成效、稳步推进。
(一)发展会员、服务会员,建设会员之家。
理论专委会按照学会要求,规范化管理和发展会员,协助会员合规填报,将全部会员资料录入学会新建立的数据库,目前在册个人会员92人,单位会员1个。
民艺专委会重视会员管理工作,目前设有两个会员微信群,用于发布通知和日常交流。目前共吸收新会员90人,其中普通会员83人,学生会员7人,均已办理完成正式入会手续。
雕塑专委会新发展会员60人,新发展会员单位2个,每位会员及每家会员单位都是在委员会秘书处严格审核筛选下产生的,这为专委会发展凝聚了新生力量和创造了新鲜血液。
纤维专委会本年度新增会员15人,单位会员1个,现有在册会员158人。另有3家会员单位申报学会大师工作站。
漆文化专委会以微信公众号为传播平台,广泛传播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新发展22名个人会员,1个单位会员。
非遗工委会积极发展会员,新增个人普通会员61人,普通单位会员6家,吸收了多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及积极推动非遗创新发展的媒体人和企业家。特聘18名专家,对工委会学术研究、品牌活动给与指导和评估,对其他相关工作给予专业性建议。
(二)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织锦专委会的单位会员山东太阳鸟服饰有限公司,入驻曹县汉服设计研究院,助推汉服产业提档升级。建设了鲁西南首家集AI汉服体验馆,直播展销、定制、拍摄于一体,全力打造“中国汉服产业基地”和“中国原创汉服文化产业集群”。目前,曹县汉服及上下游相关企业发展到2000多家,原创汉服加工企业600多家,上半年实现汉服销售额26.9亿元,占全国同类市场的1/3。
(三)加强机构建设,强化基地建设。
刺绣专委会运用网络平台的信息化、高效化和便捷化优势,为全国刺绣艺术者提供信息共享、沟通交流等服务,目前已在网站发布刺绣名家9篇,最新动态新闻13篇,专委会微信公众号总阅读量达上万人次,用户关注数300余人。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湘绣)基地、中国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爱云)传承基地的建设,成效显著。
石雕专委会今年重组后,引领石雕产业基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惠安石雕产业已具规模。
藤铁专委会打造“藤铁产业基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安溪县与国家工美部门、各地行业协会的交流协作,学习借鉴各地推动工美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助推安溪县藤铁家居工艺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青年工委会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苏绣),依托基地建设,围绕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七个方面,推进苏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持续开展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美术方向课题研究,2022年03月完成2021-2022年度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美术方向研究课题18项的验收工作,其中顺利结项15项,3项因主持人自身因素申请延期。2022年05月,启动成功2022-2023年度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美术方向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共计评定立项课题39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21项,青年专项5项,实践技艺专项8项,研究期一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与重庆大足区人民政府在大会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大足石刻文创园共建彩塑产业基地。
彩塑专委会将围绕传承、扩展、创新和提升四个关键词,全力促进彩塑艺术基地建设,全力促进彩塑艺术产业发展。
2022年即将过去,2023年即将来临。未来一年,各分支机构应当继续围绕“产业创造力、行业影响力、院校创新力、人才竞争力”而努力,推动行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