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观点|才大颖:中国工艺美术的当下与未来
时间:2023-12-12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475      分享:
2023年12月8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五届七次常务理事会暨分支机构工作会议在广东省四会市隆重召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才大颖以“中国工艺美术的当下与未来”为题,做会议总结讲话(节选)。

才大颖理事长讲到:从宏观视角看中国工艺美术的当下与未来,一定要厘清一个特质,两个目标,三个方向,四个不足,五个对标,六个关注:

一、中国工艺美术时代背景

1、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科技的飞速发展不断地颠覆着人们常态的想象,尤其是3D、AI技术逐步走向成熟的应用,对传统手工艺、当代设计产生重大冲击。我们发现:科技或许让传统手工艺、当代设计插上时代的翅膀,赋能并助力当代手工艺的发展,或许要改变我们当代工艺美术的教育课程体系及人才培育模式。

2、在全球经济由一体化逐步演变成碎片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各种壁垒悄然而至,很多经济、技术、贸易问题被政客化,壁垒越来越高。我们发现:工艺美术、手工艺这个议题独善其身,在全球具有特殊语境,可以说几乎没有壁垒,手工艺产品作为工艺美术产业的重要支撑,在国际交往中,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并负有特殊的历史责任。

3、在传统手工艺争相走进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背景下,传统工艺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从乡村到学校,从艺人到市集,一段时间以来,“非遗”与手工艺相生相伴,非常热闹。我们发现:传统手工艺的生命力必须要迈过市场交易这道坎,尤其是在满足年轻人的时代需求上一定要有所突破。仅仅依靠保护不是传统手工艺的未来,要有勇气面向市场,要有敢于摘掉“遗产”这顶帽子的魄力。

4、在全民由大众消费转向小众消费的背景下,社会日常消费供给极其丰富,几乎所有的品类都成了买方市场。尤其是人们功能性消费在得到极大满足后,心里消费、精神消费、文化消费的需求与日俱增。我们发现:由于消费者的文化素养、兴趣取向的不同,“人以群分”的小众消费文化已然形成,工艺美术产品具有满足小众需求的天然属性,与消费者的“玩、用、赏、藏”的消费定位遥相呼应,缺的是“物以类聚”的有效供给。

5、在全面推进2035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我们发现:工艺美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民心相通、国际交往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优势,缺的是我们能否用国际的语言设计出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的产品漂洋过海并扎根于海外。

二、当下中国工艺美术产业

一个行业变化得怎么样,只有业内人自己的感受最深,发展得怎么样,只有看这个行业是否踏上了时代节拍,业内人如果能够分享到行业的红利,说明行业跟上了时代。反之,行业内如果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氛围,说明不单是个体问题,而是行业本身出了问题。事实上,工艺美术行业有过属于自己的躺赢时代,不过那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光景了,改革开放初期出口创汇的荣光及十几年前全民文玩的热炒,昙花不再。时至今日,工艺美术界的同仁们目前很难做到大家都可以分享到全行业的红利,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很艰难。所以说,当下的中国工艺美术行业面临着时代的选择。

说到产业特质,从工艺美术的本源视角去定义,可以这样表述:工艺美术产业是一个典型的,由创意思维引领、人文与科技双轮驱动的、进而带动产业集聚的技能密集型产业;兼具经济与文化双重属性;承担着繁荣文化、满足需求、稳定就业的三大任务,是承接一产、服务三产的客观载体,完全有别于其他制造业,有着属于自己的独有特质。

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方向恰恰是由其产业特质决定的,其文化属性决定了其繁荣文化的基本任务: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打造大国重器,追求在每一个门类中的每一个品种的当代艺术水准都能够接近或者超越历史的最高水平。目前看,有些品类已经完成并超越,但绝大多数的品类与历史高峰尚有相当的距离。

其二就是重塑中国符号,以工艺美术产品为载体,让工艺美术的艺术形式、文化价值、审美取向、消费理念同世界对接,创造一个工艺美术的世界语境。不仅要展现中国工艺美术的材质之美、技艺之美、文化之美、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以不同品类、不同形式的日用消费品为载体来感动世界、获得世界认同。

其三就是引领消费,这是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未来,工艺美术界的前辈与后生,一定要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真谛要义,尤其是“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当今最新的科技成果与当代艺术设计的最新理念融合,去创造新的品类,为品质生活赋能,让工艺美术成为“新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解

2022年11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为破解中国工艺美术产业走向哪里,如何走的时代难题,在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的半个月的时间内,先在南昌举办了“2022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引领行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把工艺美术产品打造成生活必需品”的产业发展方向。后在温州举办了“手工艺50人论坛”启动仪式,明确提出“艺术当随时代,手艺当领时尚,把手工艺产业打造成时尚产业”的产业发展目标,仅仅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新文化”上去认知,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新价值。

1、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一要求激活了中产阶层的消费需求,而工艺美术产业恰恰在满足中产需求上存在明显的短板,尤其是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的有效供给少之又少,大多数还停留在满足文旅需求的文创产品层面,中产阶层的需求供给严重缺乏。截止2021年底中国中产阶层的人数已经突破四亿,尽管疫情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会有消费降级的心里预期,长期看,尤其是疫情充分稳定之后,美好生活的期许与消费升级的趋势不可改变,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为工艺美术产业提供了远远超过万亿的产业规模。

2、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一要求增强了人们对生活美学的普世认同,人们对品质生活的期盼体现在对“生活艺术化”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要求,而且要求会越来越高。全民审美意识与现代化的进程同频共振,城乡居民审美差异在现代化进程中会逐步缩小,尤其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浪潮中,甚至会出现示范乡村生态美学的逆势潮流,从而推高城乡居民对“生活美学”的无限期待,也一定会催生出“消费美学”的流行于世。“生活美学”与“消费美学”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的交融,使得工艺美术产品从“消费功能”转向“消费文化”一定会成为历史的必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工艺美术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3、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要求极大刺激并丰富了“文化消费”,工艺美术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一直游离于工业产业于文化产业之间,与日常生活若即若离。在产业方向上始终没有真正踏上国家发展大势的节拍,难以获取、分享到时代红利。工艺美术产品作为消费品,其文化属性在满足精神享受、承载文化内涵方面完全有别于其他品类的消费品,而“消费文化”与“个性化消费”的孪生相伴恰恰满足了“人以群分”的社群经济。所以说,物质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无疑为工艺美术分享时代红利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4、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要求为手工艺产业提供了新的价值机遇,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工业化进程之后,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当下,由“大众消费”转向“小众消费”的拐点已经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悄然出现。手工艺产业不仅具有满足小众需求的天然属性,其返璞归真的生产方式与当代艺术设计的深度融合,更契合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手工艺50人论坛”的举办,为机遇期的中国手工艺产业明确了“把手工艺产业打造成时尚产业”产业发展方向。2023世界峰会上,首次发布《温州宣言》,明确“当代手造,世界表现”目标,强调手工艺产品时尚的地域性、相对性,突出消费手工制造的时尚本质,让消费手工艺产品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要求创造了产业发展的利好环境,当下的国际环境早已今非昔比,逆全球化已经成为常态。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的长尾效应尽管难以预期,只要保持定力,避免重大不可控的“突发事件”发生,体量巨大的5%的增长目标与盛世文风遥相呼应,一边是相对稳定而繁荣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一边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有着无限期许的巨大消费需求,为工艺美术未来产业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说,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最大的保障。

四、产业发展中关注的问题

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重点在于“把工艺美术产品打造成生活必需品”与“把手工艺产业打造成时尚产业”两大目标的踏实落地,而且目标是可望而又可及的,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努力与积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将以此为旗帜,引领行业坚定产业发展方向,以“找到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为己任,关注政策导向、聚焦产业热点、开辟新赛道、探索新路径,重点关注六个领域:

1、关注非遗与提升,非遗中有70%源于工艺美术的传统技艺,而且有相当一些项目与乡村息息相关。在文旅部多年的呵护下,应该讲不仅在保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科普方面几乎人人尽知,社会的关注度更是热点爆棚。从工艺美术产业未来发展视角看,关注非遗就是关注工艺美术,关注的重点要聚焦在提升上,也就是高质量发展上,守艺创新,时尚传承或许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关注技能与艺术,工艺美术行业具有技能密集型特征,没有技能型人才的就没有工艺美术。面向新时代,人们个性化审美意识的提高,对工艺美术作品与产品的艺术品位的期望普遍提升,尤其是“生活艺术化”的期许,要求创新人才模式,以对“手脑并用”的新解读来培养技艺与艺术融合型人才,这是工艺美术产业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关注科技与创意,工艺美术从作品转向产品没有设计加持不可能持续,但设计本身又面临着新科技的冲击或赋能。尤其是在AI的应用逐步成熟的背景下,技艺以手工情感保有其相对独立性,创意思维所成就的艺术表现力又往往会体现在设计对AI的驾驭能力上,创意穷尽的设计者面向AI的更新换代,失业也许不会是小概率事件,创意是工艺美术最核心要义,人文与科技的运用是工艺美术不可分割的两只轮子。

4、关注设计与赋能,艺术设计是工艺美术的另一个代名词,在工艺美术领域无处不艺术,无处不设计。陶瓷艺术设计、金属艺术设计等等,所有的设计聚焦在赋能,聚焦在工艺。正所谓技艺、工艺、艺术三位一体,只有技艺匠人也,加之工艺赋能可称艺人,只有再加上艺术,三艺加身可谓大师,无设计难成大师。

5、关注传承与创新,“传承创新”似乎成为一种口号,常常见于领导、专家的各种讲话之中,已成思维定式。面向新时代,细致品味感觉味道不对。我们主张应该从“传承创新”转向“创新传承”,以创新引领传承,让创新成为传承的起始点与落脚点。事实上,所有的经典都是那个时代创新的典范,时尚传承就是最好途径,“创新传承”或将成为中国工艺美术产业未来发展的定海神针。

6、关注产业与教育,与“传承创新”如出一辙,在教育界也有个定式思维,几十年没有改变,现在仔细品味,如果再继续下去非常可怕。面向新时代,“产教融合”在工艺美术领域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我们主张应该从“产教融合”转向“教产融合”,以教育引领产业,而不是把产业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补充,“教产融合”或许成为中国工艺美术产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

五、中国工艺美术当下短板

当下的中国工艺美术,尽管有非常多的利好外在环境,但行业本身并没有准备好去迎接一个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其中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的创造力不足:面向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就摆在那里,“生活艺术化”的情感需求就摆在那里,行业在“艺术生活化”的供给上能否有效满足“生活艺术化”的需求成为方向标。总体看,当下中国工艺美术产业满足时代需求的创造力明显不足,亟需提升。

二是行业的影响力不足:面向新时代,工艺美术无论从学科地位还是社会认知度都落后于她本应该担负的责任与使命。作品意识远远大于产品意识,加之传统消费市场的不景气,作为产业任重道远。总体看,当下行业的智库谏言渠道不畅,行业影响力明显不足,亟需提升。

三是院校的创新力不足:面向新时代,工艺美术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远落后于工艺美术未来产业的需求,院校对“创新”的理解被死死地绑在了相对固化的课程体系之中。尤其是在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土壤、激发创新热情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制度性安排。总体看,当下工艺美术院校在行业的差异化教育方面短板较多,创新力明显不足,亟需提升。

四是人才的竞争力不足:面向新时代,工艺美术院校及各级各类工坊所培养的人不少,能够成材的则大打折扣。从人才供给上看,与目前的产业规模相比应该是供大于求,主要是工艺美术的主流意识仍然停留在作品思维之中。整体看,由于院校的创新力不足及行业环境的制约,当下工艺美术人才的竞争力明显不足,亟需提升。

六、产业发展中的理念统一

面向新时代,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要做的:一是要尽快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并逐步分享时代红利;二是要与2035文化强国的目标同频共振并引领产业创造需求。这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自身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其中,“转换理念、拥抱创意”的思维是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中首先要跨越的第一道坎;“创造需求、引领消费”的使命是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中必须跨越的第二道坎;“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定位是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中一定要跨越的第三道坎;只要在思维、使命、定位上形成理念的通达,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未来一定可期。

责任编辑:张书鹏
文章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