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大会暨“大师论坛”于11月4日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行业专家、业界学者、政府官员走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南昌),聆听讲座,同台论道。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黄小明以“大师应追求更高的艺术创作目标”为题主旨演讲。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
他讲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和“不可复制性”使其变得尤为珍贵。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积累的卓越智慧和认知经验,以及世代延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精神内涵,为国人提供着强大的凝聚力和不竭的创造力。
东阳木雕艺术源远流长,东阳木雕师承鲁班,为中国四大木雕之一,始于唐而盛于明清。传统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为主,其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2006年,东阳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中国成立之后,杜云松、黄紫金被分别称作"雕花皇帝"、"雕花宰相",是东阳木雕老一代艺人中的佼佼者。
大师应如何追求更高的艺术创作目标?在前辈们所创造的木雕艺术殿堂中,后辈们应如何继承、突破和发扬?作为这一领域内的大师群体,我们又该如何去追求更高的艺术创作目标呢?下面,我从自身的经历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读万卷书
所有传统工艺美术都是文明的沉淀,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针对这些遗产的继承和发扬,仅仅依靠精湛的技艺是远远不够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作为大师,不仅仅需要在技艺方面领先,更要在文化涵养上下苦功夫。
2015年复制故宫乾隆宝座,为高度还原乾隆时期宝座的状态,三上沈阳故宫测绘,并阅读大量关于故宫、龙椅等相关书籍资料。
二、行万里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从事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就注定要成为一个永不停歇脚步的“行者”,传统手工艺考验着我们的心性,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做一位艺术道路上的“苦行僧”。在青年时期的美术基础学习时养成旅行采风的习惯,如今脚步已踏遍全球各地。每一次的旅程,其目的都是学习、感受与转化。感受江南水乡的秀美,也感受北国沙漠的荒芜;感受欧洲城市的浪漫,也感受南极大陆的纯净;感受金字塔的神秘,也感受虎穴寺的惊艳……旅行中寻找灵感——《跟着木雕去旅行》:“跟着木雕去旅行”专栏就是本人对旅行意义的解读,也是自己大部分创作灵感的来源。在行走中感悟生活,在行走中学习提升,在行走中追求艺术之梦。
三、吸纳与融合
“艺术当随时代”。任何一种艺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艺术的发展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时代的发展又为艺术发展提出了更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新的主题、素材与方向。以水缸养荷的造景艺术,拓展了东阳木雕立体雕塑的新境界,开创“造物木雕”的艺术形态。从视感当中发现直观的抽象美,从视觉抽象出发,对木雕的形式感、形式美作了创新展现。通过研究木雕在空间中的陈设方式,以现代视角来审视、整理、发现、展示传统,使东阳木雕融入现代生活。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的深度交融,这种交融使东阳木雕艺术兼具艺术性与装饰性,使得作品更能反映时代风貌,更具现实意义。
四、发掘与重塑
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作为艺术家,必须具备在生活中感受艺术,从生活中获得灵感的能力,懂得生活,才能成就艺术……
五、应用于转化
美国著名设计师Geoffrey Bradfield认为,艺术是空间的灵魂,艺术风格决定着空间个性的走向……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观赏,更提现在他的应用上;东阳木雕起源于建筑,必然回归到建筑;传统营造技艺融入空间设计。古老的东阳木雕艺术,以一种更加生活化的形式,展现了其与建筑美学的融合。当代东阳木雕被应用于园林建筑、室内装修、家居装饰等各个场景之中,将艺术性与实用性进行完美的融合。
集宗教、艺术、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观音圣坛,是全球拥有面积最大穹顶场馆的佛教建筑借助传统木架构,重新安排空间秩序,使木材与其他装饰材料达成了视觉上的珠联璧合。
六、大师群体的责任与担当
新时代下的传统工艺美术从业者,需要承担起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创办“工艺中国”,为行业搭建起一个集资料整合、宣传推广、业内融合等为一体的门户平台,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招徒,吸纳全球年轻力量加入到传统手艺的振兴中来。
七、时代留给我们的宏大命题
时代留给我们的宏大命题,除了追求更高的艺术创作目标之外,大师群体还应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当代审美情趣与艺术形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推广、并传承下去。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