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精耕|欧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创新路径分析——在2022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大会暨产业论坛上的产业分析
时间:2023-01-24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207      分享:

2022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大会暨“产业论坛”于2022年11月4日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举行。行业专家、业界学者、政府官员、生产商家带着自信、欣喜和期待走进南昌国际博览城绿地铂瑞酒店会议中心,聆听讲座,同台论道。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员欧爽以“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创新路径分析”为题进行产业分析。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员欧爽
产业分析

她讲到,工艺美术是指运用一定的材料、工具和技艺进行审美表现的生产活动。工艺 美术品通常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其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长期以来,工艺美术在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扩大出 口、安置就业、美化生活等方面做出了独特贡献,成为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地方产业的生力军。 

一、我国对工艺美术行业的界定

工艺美术有多种划分标准,根据用途不同,一般分为生活日用工艺和装饰欣赏工艺。在工业生产领域,工艺美术又可分为传统工艺美术和新兴工艺美术。目前关于传统工艺美术的界定,我国行业管理一致参照的标准是《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1997年国务院令第 217 号,2013 年修订)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传统工艺美术,是指百年以上,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 艺流程,采用天然原材料制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手工艺品种和技艺。”在此基础上,将分列于不同产业类别中的相关项目都纳入传统工艺美术范围之内。新兴工艺美术则是指为适应现代生活及审美需求,在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基础上,引入现代设计理念,运用现代生产方式,批量化、规模化生产的工艺美术产品。

在工业行业统计中,按照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标准,工艺美术产业分为雕塑工艺品、金属工艺品、漆器工艺品、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抽纱刺绣工艺品、地毯挂毯工艺品、珠宝首饰及相关物品、其他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共9大门类。本报告参照的是此分类。

二、2021年工艺美术产业运行数据分析 

2020年以来,受持续疫情影响,以旅游消费、文化消费为主要驱动力的工艺美术产业遭受严重冲击。行业内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大批实体门店被迫关闭,部分工艺美术企业濒临破产,行业发展下行压力加大。针对上述问 题,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面摸清行业情况,加强分类指导,精准制定助企纾困措施,为工 艺美术行业平稳过渡营造良好业态环境。

整体来看,2021年工艺美术行业整体保持平稳向好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 2021年12月,全国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4839个,全年营业收入 8906.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4.3%。

从行业内企业分布情况来看,规模以上企业主要集中在其他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领域,共1468 个,约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34.1%。其次是雕塑工艺品制造类企业(836 个),约占 17.3%。其它门类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由高至低依次 是: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521 个),金属工艺品制造(513个),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制造(460个),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451个),地毯、挂 毯制造(367个),花画工艺品制造(124 个),漆器工艺品制造(99个)。

营业收入方面,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2021 年营业收入 3633.4 亿元,在全行业总营业收入中占比最大(约 40.8%);其他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约 18.3%)和雕塑工艺品制造(约 14.2%)分别位列第二、第三;漆器工艺制品制造所占比重最低(约1.4%)。数据显示,2021 年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业各门类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涨幅最大的门类是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约23.3%),其次是金属工艺品制造(约15.5%)。相比其它工艺门类,雕塑工艺品制造和漆器工艺品制造较上年同期增幅最小(均约 4.6%)。经核算,2021 年规模以上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最高的是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类企业(8.06 亿元),其次是金属工艺品制造类企业(1.56 亿元); 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制造类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最低(约0.88 亿元)。

利润方面,2021年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 共计465.6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8.7%。其中,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行业利润总额128.9 亿元,位居全行业首位;漆器工艺品制造行业利润总额最低,共 计 5.3 亿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利润总额增长幅度最大的是金属工艺品制造 (30.4%),其次是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24.3%)。核算各门类规模以上企 业平均利润,位列前二的是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约0.29 亿元)和雕塑工艺品制造(约 0.12 亿元)。从企业亏损情况来看,2021 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亏损企业共 626个,较2020年同期减少4.6%;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2.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8.3%。在所 有门类中,其他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亏损企情况较为严重,亏损企业达196 个;其次是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亏损企业 96个。与 2020 年相似,珠宝首 饰及有关物品制造依旧是亏损企业亏损总额最高的门类,共计亏损 6.7 亿元,约 占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的30%。

2020-2021年间,工艺美术行业就业形势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 年1-12 月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平均用工人数为 68.7 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幅 3.2%。在九大门类中,全年平均用工人数较多的是其他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19.9 万人)、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11 万人)和雕塑工艺品制造(9.9 万人)。从增减幅度来看,地毯、挂毯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增幅 最大,2021年平均用工人数为 5.2 万人,较上年增加 0.1 万人;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漆器工艺品制造类企业(-13.3%)。

三、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新趋势

(一)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持续推进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工艺美术产业融合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互联网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大众旅游市场日趋成熟驱动着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不断兴起,“科技+”“文化+”“生活+”成为工艺美术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趋势。文化IP强势崛起,为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与新契机,积极探 索“创意+”合作新方式,转变传统的销售模式和服务方式,创新合作,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如:与高等院校、设计师合作,共同开发传统工艺的文创衍生品,挖掘传统工艺文化价值,提升品牌竞争力;构建手工文化+创意旅游新模式,依托工艺美术产业群优势,开发地方传统工艺作为文旅 IP,打造手工体验旅游;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创新,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文化消费,加大推动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文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传统文化向 价值链高端提升。

(二)数字经济多方助力产业升级

随着互联网化生产与电商IP经营模式的大规模普及,从根本上拓展了工艺美术产业的生产、营销模式,加速了传统工艺美术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近年来,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互联网+” 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动,涌现出诸多适合新一代群体需求的视频、直播、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等新兴业态,工艺美术产业从产业链到价值链不断优 化升级。基于数字化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精准化营销、协作化创新、网络化共 享等新型生产经营方式、产业业态以及多元化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创新,成为工艺 美术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推动其提质增效加速驶入快车道。未来,工艺美术各个工艺流程的信息溯源、物流供应链、成品质量监测、消费诉求信息反馈等都可以通过数字科技得到精确追踪,甚至实现全面数据化。信息通信、数字传媒、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的持续发展,还将打通工艺美术产业不同层级间的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提高产业链整体运行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三)体验式营销取代传统实体店

体验式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工艺美术企业影响深远,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在于企业的营销观念。体验式营销不仅仅考虑产品的功能和特点,更主要的是考虑顾客的需求,以此为出发点引导消费者购买产品。如何将企业、品牌与顾客的 生活方式联系起来,赋予顾客个体行动和购买时机更广泛的心理感受和社会意义, 是当下工艺美术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特别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传统工艺品实体店,亟需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力,以体验为导向设计、制作和销售产品,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创造一种综合的效应以增加消费体验。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传统工艺品实体店由销售型向服务型转变,差异化 定位品牌,调整产品内容,提高服务性消费、体验式消费的比重至关重要。

(四)线上展会合理补充线下展会

近两年多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性、区域性线下工艺美术展会均受到 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展会被迫取消或延迟。与此同时,线上展会得到了较快 发展,展会组织方、参展方对于线上展会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积极探索推进虚拟技术与现实需求的充分融合。各地通过政策支持、技术赋能,鼓励创新展会服务模式,积极打造线上展会新平台,推出“线上展会”“云展会”“云签约”等全新形式。同时,利用网络连接效应,为用户打造周期性、不间断的在线直播、在线交易、在线沟通等闭环推进式展场服务。线上展会是线下展会在网络上的延伸、发展,“线上+线上”深度协同,克服了疫情期间线下会展的困难,促进了工艺 美术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转型速度加快,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发展,为开展线上展会提供了平台支撑,线上、线下展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四、当前的问题与难点

(一)区域性规划不到位,集群化优势不明显

一是区域规划缺乏科学性、前瞻性。科学合理的区域定位关系到当地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及资源优势的发挥程度。从当前各地区工艺美术产业的规模和发展程度来看,存在产业布局分散、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与当地的资源条件缺乏有机协调性。必须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统筹考虑当地的经 济、文化优势,完善规划体系,提升产业联动发展的能力。二是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健全的体制体系是规范、保障与促进文化产业稳健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部 分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工艺美术管理体制,部门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这 种情况下要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推动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市场配 置资源机制。三是区域规划实施不到位的问题日渐显现。从政策配套的情况来看,已印发的相关政策对工艺美术企业财政税收等内容做了原则性规定,但因缺少实施细则,部分政策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造成规划实施进展缓慢。

(二)品牌推广力度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欠缺

一是知名品牌、驰名商标数量较少,品牌推广投入较低。我国工艺美术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以代加工或贴牌生产为主,产品档次、技术含量、附加值都相对较低,缺乏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二是品牌推广渠道单一化。目前,工艺美术 企业品牌推广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其一,国内设计周、艺术节、非遗博览会和文博会等知名展会;其二,政府部门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其三,作品被国内 公立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少有企业通过建立推广销售平台或与地方文化品牌共同发展的方式进行自主品牌建构。与此同时,大部分工艺美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广应用力度不大,局限于传统造型和 传统工艺的延续式生产,开发工艺美术品牌及对工艺美术技艺传承的保护性开发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及市场迎合度不高,产品销量难以持续增 长,导致工艺美术生产企业利润总体偏低。

(三)人才梯队出现断层,跨界专业人才匮乏

一是缺乏合理、有序的行业人才梯队。新时代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和物质基础,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能力较 低,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多数企二代、技二代在行业管 理、市场金融等方面存在短板,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工艺品消费市场。二是部分 地区工艺美术行业人才匮乏。近年国家及各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技能培训、入校深造、职称评定等工作,具备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数量逐渐增加,但部分地区仍对 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专业人才大量外流。三是新兴工艺美术 产业缺乏行业领军人才。传统型技艺人才难以适应当前新兴工艺美术企业的现代 化管理模式和机械化生产方式。互联网技术、数字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对工艺美术 从业者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院校教育所培养的工艺美术专业人才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数字化转型程度低,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工艺品销售、消费群体信息收集等方面的应用度较低。调研数据显示,工艺品仍以线下销售为主,占73.23%。24.52%的被调研企业同时采用线上和线下销售两种模式,但是线上销售额仅占2.26%,这一现实不符合现代网络消费迅猛发展的趋势。从销售渠道来看,老客户、粉丝是企业的主要消费群体(占82.26%),主要通过专卖店、朋友圈、政府采购等渠道在旧有的消费领域进行销售,网络自媒体和电商销售占比较少。在建构新型销售渠道的道路上,企业对现代科技的应用程度严重不足,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在工艺美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国家级平台目前还仅有信息发布、行业研究、人才评价等服务,项目宣传推介、技术支撑、投融资服务、资源共享等功能不足。仙游、泉州等上线了地方性工艺美术品展示交易与公共服务平台,在促进工艺美术企业创 新、引导企业扩大工艺美术创意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上发挥作用有限。

五、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及措施

(一)打造工美产业知名品牌

一是建设特色产业区域品牌。根据各地工艺美术发展基础与资源优势,突出 重点、协调推进,形成专业特色突出、地域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推动区域工美产业从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型,注重对地方工艺美术品类的挖掘、保护,打造地方工艺美术知名品牌、地理标志产品、集群区域品牌,增强区域品牌影响力及辐射力。二是积极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全面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工程,开展“三品”企业示范评选工作,激励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引导企业重质 量、讲诚信、树品牌。三是推动企业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实施品牌价值评价,探索开展品牌质押贷款、知识产权入股等业务,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和 知名企业,同时拓展工艺美术企业品牌的传播途径,使龙头企业达到引领行业的作用。

(二)深化数字赋能产业转型

一是深化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全要素、全产业链、 全价值链的连接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产能、订单共享,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资源的精准配置与高效对接。二是探索信息化技术结合的运营新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跨时空、双向传播等特点,以及新科技催生出的新业态、新模式,探索网红经济、直播经济等数字经济新模式,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三是搭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为基础,加强工艺美 术产业数字资源和管理服务大数据资源建设,搭建信息共享、体验展示、宣传推 广、营销商务等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工艺美术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三)加快新型行业人才培养

一是健全行业职称评审认定标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健全工艺美术系列专业 技术资格(职称)评审,促进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使用制度相衔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培育造就更多专业人才和创新团队。二是探索“互联网+”人 才培养模式。搭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工艺美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数据库,提升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信息化水平,实现智能化信息发布、信息管理、 信息查询、后台管理等功能。三是推行新型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立足区域工艺美 术产业发展实际,加快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育改革步伐,融合各地职业院校、科研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资源,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业创新能力。

(四)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坚持市场配置与政策支持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靠市场机制激发工艺美术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通过政策支持、市场规范 和公共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坚持传承创新与开发保护相结合。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积极引导工美企业运用新技术、 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推出一批工艺美术珍品。三是坚持跨界融合与区域协同相结合。推动工艺美术产业与文化、创意、商贸、旅游、会展、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调动工艺美术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增强技术、工艺、材料和产品品类等的创新能力,营造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协同创新产业生态,积极探索个性 化定制、网络化宣传销售、电子商务等新方式。

(五)推进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标准技术体系建设。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意 识,有序开展工艺美术行业技术标准或产品质量标准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产品与技术标准的制订,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工艺品质量检测鉴定中心。二是制定行业规范标准。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新型监管机制,加大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行业自律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互联网+监管”新模式,对企业和大师进行信誉评分,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曝光、惩戒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进一步规范工艺美术市场。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秘书处‍‍‍‍‍‍‍‍‍‍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