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资讯
展览|刻字于器 感念于心: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
时间:2023-01-16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160      分享:


2022年11月8日至2023年3月26日,《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特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

去年11月初,精心筹备三年的《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特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拉开帷幕,这场以一枚枚Vintage胸针勾连起的,关于 “爱”和“美”,关于“时尚”和“历史”的盛会,迅速引发观展热潮。



今年1月9日,我们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迎来了这场特展的开幕式。当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策展人张夫也、胸针收藏家郑莺燕、嘉宾李小萌、郎永淳、春妮、凯叔讲故事品牌创始人王凯先后致辞。小提琴家陈曦、钢琴家贺茗现场演奏。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陈钢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哲主持。



《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特展开幕式现场

“这个展览既包含艺术,又体现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也有文化的融合。”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特别提到,“我认为展览的名字‘铭心’和‘Imprint’很好,教育也是一场铭心的历程,希望大家借此机会感受到清华大学的综合性,对清华有不一样的印象。”展览前言中对“铭心”二字有更为详细的阐述——铭,刻字于器,或颂扬功德,或鞭策自勉,或镌纹留名。在这层含义上,Vintage胸针的“打标”正可谓之“铭”,记录着配饰珠宝品牌的管理架构、生产制作信息以及不同系列的特有标识和视觉考量,映射出品牌各个阶段的发展面貌。同时,这些印记亦是颇具历史意义的收藏参照。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

铭,抒怀于器,感念于心,永志不忘。作为最“贴心”的艺术,胸针可谓“刻器铭心”的最佳代言,在时代洪流与个性解放交织的20世纪,Vintage胸针的发展对于珠宝设计的材质及观念皆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打破了时尚与奢侈的限界,彰显着佩戴者的内在觉醒与生存态度。




本次展览分为“颤抖心光”“暗夜心芒”“密镶心花”“绽放心火”“叛逆心潮”“风尚心流”六个单元,共展出Vintage胸针及相关配饰143组938件,辅以50余张原版海报及原版设计稿、专利书等纸本文献资料。




正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所言:“这是国内第一个有关vintage胸针的学术展览,完整覆盖了Vintage配饰珠宝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系统呈现了20世纪配饰珠宝设计与制作工艺的发展历程与时尚观念的变迁。”




胸针的雏形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用于兽皮的燧石束扣,真正意义的胸针则出现于青铜时代,主要形式是以实用功能为主的青铜扣针(Fibula),多饰以宝石、琉璃及珊瑚等材质,之后逐渐发展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配饰并“入侵”高级珠宝,亦可作为纽扣、襟扣、领扣、裙夹、帽饰使用。20世纪的胸针艺术发展聚焦于特定历史阶段育成的品类,历经了材质、技术、风格、观念的全方位转向,打破了时尚与奢侈的限界,彰显着佩戴者的内在觉醒与生存态度。




这次展览囊括了诸多著名Vintage配饰珠宝品牌,展品均甄选自Vintage胸针藏家郑莺燕女士多年的珍藏,其中不乏经典套系及完整海报组,年代横跨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覆盖着Vintage胸针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得益于此,本展方可在这批珍贵实物的基础之上,梳理出完善而聚焦的展陈脉络,以呈现20世纪Vintage胸针艺术发展的时代风貌与观念变迁。




说起郑莺燕举办vintage胸针展的初衷,就不得不从vintage的发展史讲起。这段历史大致可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为了适应社会转型,美国需要大量精工细作的产业工人。于是欧洲的能工巧匠们纷纷涌入美国,其中不乏世代为贵族们制造珠宝的手工匠人。上世纪30年代,美国遭遇大萧条,珠宝行业受重创,昂贵的珠宝无人问津,但是中产阶级依然对精美首饰有需求。于是聪明的珠宝匠人们开始制造一些仿珠宝,以匹配新兴中产阶级的审美和消费水平。到了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新型材料的进步,许多用于军事的新材料被设计师引入到首饰制作中,再加上好莱坞文化在全球风靡,美国成为了vintage潮流当之无愧的引领者。


但在郑莺燕看来,vintage并不是美国文化,而是世界文化,代表着人类群星闪耀的时代。而中国因为处于特殊历史阶段,几乎完全错过了这段时期。直到上世纪90年代,vintage文化才开始以旧货市场的形态进入到中国老百姓的日常。


胸针收藏家郑莺燕致辞


郑莺燕希望通过这个展览,为人们补上这个盲区,帮助人们了解到背后的历史变迁,以及每个时代的生活风貌和精神诉求。这正是vintage最有魅力的地方——给人提供独特的视角,试着去留住一些已消逝或正在消逝的东西。与此同时,她也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人们了解到,中国并非在vintage百年发展史中隐身,璀璨的东方文明始终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大洋彼岸的能工巧匠。



“我认为我更像是一个暂时保管者,很庆幸我在收藏的同时并未止步于这些藏品令人惊叹的工艺,而是对它们背后的人、历史、文明更加着迷。近年来vintage文化在世界各地不断流转后来到中国,然而很多喜爱的人却不了解这段近百年的历史。期待观者能够一起通过这近千枚胸针回溯过去一百年间,科技、工业、时尚业的发展。它们表达的是佩戴者的生存态度和设计师的自我觉醒,也是时代的集体精神世界。”开幕式上,郑莺燕娓娓道来。

徜徉在精心排布的展厅里,按照时间线索铺陈开来的这一件件Vintage美物穿越历史的烟尘与我们相遇,在精美绝伦的设计工艺背后,百年的时尚、文明、科技、工业等领域的线索、信息和故事仿佛哗啦一下向我们涌来。


“如何把庞杂而细碎的‘小不点儿’做成展览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要让展览避免流于珠光宝气,保有学术味儿,只有把细碎庞杂的展品用设计发展史的思维进行整合穿连,才能确保成功。”策展人张夫也说道:“胸针虽小,却是人类文明和审美理念的高容量载体,也是人类智慧和创意造物的结晶,是小中见大、承载人类文化精神的独特艺术形式,体现了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在倡导人类文明共同体的今天,文化艺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只有面貌不同和风格差异,但从文化艺术的精神本质而言,是共同的、高度一致的,这次策展就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和理念展开的。”

藏家分很多种。有人为了投资,专门“捕猎”升值空间大的物品。有人纯粹为了收藏美,工艺是否精湛是收藏与否的唯一标准。郑莺燕则希望能够建立一个体系,通过藏品理顺一段历史的脉络。与其说她爱首饰,不如说她更爱世界史。她不断穿梭在历史的断片之中,将这些迷人的碎片收集起来,连缀成一件炫目的华衣。如今,我们还可以在郑莺燕创作的书籍《Vintage胸针时尚百年》中读到关于Vintage历史与科普,内容妙趣横生。还能跟随她刚刚出版的收藏图录《铭心:20世纪VINTAGE胸针艺术》一起欣赏和探索VINTAGE胸针艺术之美。

特展



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
展期:2022年11月8日-2023年3月26日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二层展厅
原文载于:罗博报告杂志社公众号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