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瞬间与永恒——中国当代陶艺邀请展”9月即将登顶云上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瞬间与永恒——中国当代陶艺邀请展”,展示近50位陶艺家和艺术家的80余件/组作品,云上海天邀您一同走进充满灵性与仁爱的陶瓷世界,感受当代陶艺的无限可能。陶艺家们以泥、水、火的元素穿越时空,在“瞬间与永恒”中架构心中的彩虹,在忙碌而浮躁的社会中开辟一隅自我与心灵的栖居之所。
展览邀请了国内60后到90后的几代陶艺家,近40年的年龄跨度带来的不仅仅是艺术实践的经验差异,更是时代生存和思维方式与教育背景的不同所折射出的丰富多样的生命认知,反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艺术与时代的复杂关系。
这些艺术家大多在国内高校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且部分拥有海外研学经历,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自我改变的能力与心胸,并在近年来活跃于国内外重要的比赛和展览中,代表了我国现阶段陶瓷艺术创作的中坚和新兴力量。他们不仅具有传统匠人熟练的陶瓷制作技艺,还具有发现粘土异于传统形式与常态的慧眼和想象。以陶瓷为媒介,通过个体的敏锐感知,自觉或不自觉地探索着传统工艺方式、艺术方式在今天的多种可能性。
泥与水与火与人的关系是怎样形成的,一团柔软的泥是如何在艺术家手中成为千姿百态,那看似漫长的创作过程里全是艺术家的双手与粘土的复杂关系,全是情感与认知的复杂关系,全是教育与经验的复杂关系,全是独特表达与顽固审美相互挣扎的复杂关系,全是技术控制与粘土自我秉性相互理解的复杂关系,而所有这些复杂都是由许多的“瞬间”组成的,而一切“瞬间”的样子经火的烧造和巨大热量的拥抱却让它成为了永恒。
利用陶瓷能够抵御时间侵蚀的特质来体现柔软、速度、旋转和对虚空与脆弱的理解。只有陶艺家一开始接触泥就是由空的结构和设想来塑造外形,其理念带有天然的“以空为用”的概念,无论是当代还是传统。这个观念改变了陶艺家处理形态时的造物观,也改变了陶艺家看待自然与一切事物的角度。
我曾在一篇短文中写到,“陶瓷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它既是平面又是立体,既是雕塑又是绘画,既是设计又是装饰,既是生活也是礼仪,既是历史也是人文,既是艺术也是科技,既是人类创造了陶瓷,也是陶瓷改变了人类”。
走到今天,当我们被过去中国传统的陶瓷文化的辉煌历史禁锢在单一的群体生产的陶瓷审美与样式之中时,也就到了用今天的语言表达艺术家个体,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材料,关注多样性的时代了。由陶瓷建立起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用泥与火的方式指向了生命与爱的本质,将多方面的情感、工艺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展览中的作品形态和艺术探索触及了陶瓷艺术的不同层面:从古老的手工拉坯和泥条盘筑到泥板拼接至手捏成形,从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翻模注浆再到最新的3D打印和数控技术,从陶砖和耐火材料到蜂窝状陶瓷板块的利用;从熏烧到柴烧,从电烧到气烧,从乐烧到综合烧造;从陶泥到瓷泥,从色釉到装饰,从容器到塑造,从写意到抽象,从单体到装置;从作品的选择到展陈设计,从学术观的表达到大众艺术欣赏的普及……这是一个学术且纯粹的展览,也是为青岛云上海天艺术中心现代而又浪漫的空间和气质专属打造的丰富而又悦目的展览。
伟大而优秀的传统之所以永恒,在于其自身所拥有的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瞬与恒、泥与火、虚与实、心与象,陶艺家以作品向传统致敬,随时代表达,向未来提问。
今天一切鲜活的瞬间都有可能指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