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寄语美术、艺术发展,专家解读来了!_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专家名师
学习 | 习近平寄语美术、艺术发展,专家解读来了!
时间:2021-04-25      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浏览量:218      分享:

 

编者按: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4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美术学院,参观美术学院校庆特别展。习近平详细了解重大主题和国家形象设计作品创作、展示等情况介绍,仔细观看展品。习近平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美术、艺术与科学、技术如何完美结合?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人民网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两位专家为您解读。

 

 

艺术与科学 需要开放与融合

 

人民网: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美术学院特别展时,详细观览了重大主题和国家形象设计部分,这个板块主要有哪些展品内容?

鲁晓波:这个特别展全称为《“实种实褎,实颖实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庆特别展》,基本策展思路是把美融入生活,用艺术为人民、为国家服务。展览主要包含四大板块。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反映时代发展及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如,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完成、具有现代公共艺术发展里程碑意义的大型壁画作品——《首都机场壁画群》,这是1979年,以张仃、袁运甫、祝大年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为主要力量的创作团队完成的。此外,还有中央党校雕塑、抗疫雕塑和数件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重大美术创作作品等。

二是服务于国家形象的设计。从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艺术家参与国徽设计开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就开启了服务于国家形象设计的创作之路。这些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深度参与了建国三大勋章、共和国勋章、国家庆典、国际盛会、建国瓷、国礼等大量重要设计任务,创作出一大批精彩的设计作品。

三是民生板块,用设计服务社会经济。这个板块涉及衣食住行,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设计与科学区域,主要展示了“艺术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的相关成果内容,“艺术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从2001年至今已经举办五届,展览倡导艺术与科学融合,推动经济和人才培养,以及高端人才的培养。

四是以美育人,文化传承和创新,清华美院的学科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国家需要和世界一流为目标,着力在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领域的水平提升,践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精神,保持本科生的规模,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数量,年度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已经超过本科生。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民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等美术教育,以及美术、艺术专业发展有哪些指引?

鲁晓波: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美术、艺术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美”通过设计深入到人们的生活起居、城乡建设中,构建一个美的生活环境和育人环境。同时,也为我们指引了一条创新的美育路径,那就是美术、艺术不能停留在专业范围的小圈子里,应该结合生活发展成“大美术”,去参与到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大潮之中。

人民网:美术、艺术如何才能更好地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鲁晓波:以美术学院为例,我们借助清华大学多学科的平台优势,形成艺术与科学融合创新的办学特色。美术、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是我们一直践行基本办学理念。我们有与计算机系、新闻传播学院共建的“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项目、有与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合作的跨文化跨学科研究生双学位项目、本科二学位项目等。

此外,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是早在2001年依托清华美院设立的校级中心,在著名艺术家吴冠中先生和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共同倡议下成立。还有马上在青岛挂牌起航,旨在推动创意设计、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的“清华大学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跨领域跨学科交叉教学与研究对美术学院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贯的坚持形成了清华美院“艺科融合”鲜明的办学特色,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国家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学院三个一级学科均进入A类,其中设计学科为A+排名第一。

人民网:在促进美术、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过程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有哪些教学心得?

鲁晓波:更新观念,不能学科割裂,要开放思维、突破学科壁垒。因此,我们在学校的支持下,开设本科第二学位,专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数字娱乐设计学位课程,因为教学成果显著,又开设了信息艺术设计跨学科的研究生班。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坚持“顶天、立地、树人”为指导,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学科资源,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合作申请重大项目,给予学生参与多种研究实践的可能性,以研究带动育人,推动创新。

人民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您有哪些触动?

鲁晓波:更感受到了艺术与设计在新时代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使命与担当,也更加坚定了走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办学道路。要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引领为先,回应时代关切与社会需求,发现真问题,研究、解决真问题。

清华美院一直使用的院徽标志是张仃老院长设计的,图形用了一个古文“艺”字的变形,也表现一个跪着植树的人,并配有四个表示“衣食住行”的辅助图形,寓意立德树人培养艺术人才,为生活而艺术,服务人民衣食住行。学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一直贯穿这个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巨大的鼓励与期许,也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

 

 

艺术与设计 服务社会与人民

 

人民网:习近平总书记对美术、艺术提出了希望,请介绍一下当下美术、艺术与社会、人民的联系现状。

杜鹏飞:艺术是形而上的需求,这种需求没有止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审美认知能力的提升,人们对艺术的要求也会提高。当下,美术界、文化艺术界所提供的艺术产品,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人民网:美术、艺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生活,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您正在关注的实践成果?

杜鹏飞:近年来,我们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都在不断地改善。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对公共艺术、公共空间品质缺少足够的认知,导致部分地方存在“一刀切”的现象。但随着公众对美育、公共艺术、环境整体品质需求的提升,公共艺术建设已经进入到广大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议事议程中。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公共艺术呈现给大家。

人民群众对美术、艺术的喜爱,也会体现在消费需求中,比如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后获得了好口碑,也斩获高票房。影视是一方面,美术作品、艺术作品更是如此,去年,艺术品二级市场势头强劲,释放了市场对优秀艺术品需求强烈的信号。

人民网:对于把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您有哪些体会和建议?

杜鹏飞:目前,城乡建设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组成部分,具体到城市设计、土地开发和整理,再到建筑或公共空间的建设改造,美术和艺术的元素一定要越早介入越好,不要等设计完成了、建筑完成了,再进行表面上的装饰或修修补补,这种所谓的美化就滞后了。一个好的建设项目、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应该更多地引入、体现美术和艺术的元素。这是城市开发在不同阶段的任务。

人民网:美术、艺术服务人民群众,在这个方面,艺术博物馆有哪些思考和作为?

杜鹏飞:艺术博物馆能把优秀艺术资源转化为公众可以感受、认知的美育资源,并使公众可以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和知识上的收获,进而提升审美意识和觉悟。

从机构性质来说,艺术博物馆是公共文化艺术的服务支撑机构。因此,要尽可能多面向公众开放,策划优秀的展览,讲好中国的艺术故事。同时,把馆藏藏品充分挖掘、梳理,为观众源源不断地奉献高品质的艺术展览。这是艺术博物馆的使命。

人民网:“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自信如何体现?

杜鹏飞:对于艺术博物馆来讲,收藏的大部分藏品都是历代优秀的艺术作品。如何让这些作品进入到今天的现实生活,进入公众的视野,并进行国际交流,让中外观众通过接触这些艺术作品,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那种观念之精微,绘画技法之巧妙,感受传统审美精神、自然观念和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可以更好地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原载于:人民网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